资料中心|党史人物纪念馆|经典著作|历次党代会|党史大事记|开国将帅名录|党史百科
党史上今天|口述党史系列访谈|历史相册|党史周刊|图书连载|永远的丰碑|图说党史

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专题>>廉者仁心——北京廉政历史文化展览>>第一单元:廉洁教化

第一单元:廉洁教化

第一节:廉的起源

【字号 打印 留言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廉者仁心——北京廉政历史文化展览

前言

廉政文化是中国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实践并形成的关于廉政思想、廉政制度建设、道德规范意识、社会评价、以及对廉政人物的颂扬与传播等方面的总和。

2013年,我们的首都北京迎来了建都860周年,在其金元明清的古代都城史中,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形成了将儒学、官德和中央集权统治相结合的独特廉政文化,对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廉政文化具有示范作用与重大影响。在此期间,北京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廉政事迹,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廉政人物,因而形成了深厚的廉政文化积淀,其优秀部分突出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特点,即:教化潜移默化,教化重于说教;制度完善,利于执行;言路通达,秉公直言。以上这些,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自古重视道德教化,廉政思想以及廉政制度就受到思想家们以及历代统治者们的重视。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人”,廉政思想反映了统治者执政的需要与人民安定生活的迫切需求,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廉都有阐释论证,其中,儒家将儒家仁政思想与廉政有机结合,成为此后统治者倡导的官员修养。

1、文字渊源

“廉,仄也。引申之为淸也,俭也,严利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廉”字本意厅堂的侧边,后引申为清正、节俭、严于律己。

2、思想流变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主张恢复周礼,并将这个大任建立在个人道德基础之上,这就是“仁”。孟子从两方面发展了“仁”,即“性善论”和“仁政”。儒家思想的这种“仁”最终成为官员廉政的思想基础。而这一时期其他思想家也纷纷从不同方面阐释论证“廉政”。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共二十篇,集中体现了孔子为官从政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逐步演变为“节行”与“清廉”两个对官德有重要意义的观念。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论语·里仁》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孔子

孔子讲学图

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直到晚年,从未停止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周礼,培养德行,陶冶性情,以便成为君子,担负起济世的重任。同时,孔子也将廉政的思想教化给弟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些人同样继承了孔子的廉政思想。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编:李源、姚奕)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去微博看看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