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党史人物纪念馆|经典著作|历次党代会|党史大事记|开国将帅名录|党史百科
党史上今天|口述党史系列访谈|历史相册|党史周刊|图书连载|永远的丰碑|图说党史

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专题>>廉者仁心——北京廉政历史文化展览>>第一单元:廉洁教化

第一单元:廉洁教化

第一节:廉的起源

【字号 打印 留言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又称老聃、李耳,春秋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共八十一章。包含着道家对于道的探讨以及对于德的思考。老子将官德思想物化,以水德、江海之德等阐释为官从政要善利天下、处下处后、不与民争利、清静寡欲、谦卑能容、无私仁爱的思想。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不足,常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曜。”——《老子·第五十八章》

老子

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的派开创者。其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他的言论编成《墨子》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墨子倡导的兼爱、利民、尚贤、节用等,是宝贵的官德修养思想。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墨子·尚贤》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墨子·修身》

墨子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编:李源、姚奕)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去微博看看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