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013年03月11日16:1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你如果问一名普通百姓“一名市长权力大吗”,他会毫不犹豫地作出肯定的回答。而你若追问市长手中究竟有哪些权力,十之八九他说不清楚。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让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认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认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关键在于全面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学群认为,政府的工作全在百姓眼皮底下开展,就可以揭开权力运行的神秘面纱,政府与百姓间的隔膜也会在这暖暖的阳光中消解。对政府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来讲,这也是个有力的促进。

“人民的知情权落到地上,监督权才能够实现。”王长江委员认为,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让人民看着权力运行,就能够对权力形成有力的监督和约束,腐败就不容易产生。

河北省实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北京市西城区把数千项权力及其运行流程向百姓和盘托出,村务公开在全国各地农村生根、发芽、开花……近年来,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稳步推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这个方向是对的,也初步显露出了成效。”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白保兴说,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研究,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公开方式。

权力要公开,前提是要“界”权。“什么权力能用,什么权力不能用,边界应该搞清楚。”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邓辉认为。

“政府每一项工作的职能都应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建议,要搞标准化建设,比如行政审批事项的内容、条件、时限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权力的公开应该保持一种常态。“能够依法公开的权力一定都要公开。”聂瑞平代表认为,制度建设要跟上,对公开的内容、范围、机制等作出制度性要求。需要“晒”的内容,必须“晾”在阳光下,这是死命令、硬杠杠。

人民监督:形成对权力全方位看管

“在对权力的约束上,既要重视上级对下级权力的纵向约束,又要注重来自社会公众的横向约束,只有‘纵横交错’,才能真正织起遏制腐败之网。”两会上,如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而人民监督作为重要的实现渠道,更为代表委员们所关注。

“让人民监督权力,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应有之义。”代表委员们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多次强调,从2004年的“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到2010年的“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再到今年的“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都对让人民监督权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人民的监督权要落到实处,而非写在纸上。”张学群代表认为,一定要提供有效的渠道,真正让百姓发声。

“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平台,让老百姓能够参与监督,形成对权力立体的、全方位的看管。”王长江持有同样的看法。

“我们现在已经逐步构建起开放的监督系统,比如畅通的来信来访渠道、投诉电话、民声通道,包括现在各地都在持续推进的社会民主测评、网络举报平台,等等。”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监察厅副厅长兼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何建洋表示,只有坚持与社会互动共振,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近段时间以来,蕴藏在民间的监督力量显现出很大的威力,尤其是在网络“助力”下,一批贪官在网民的“深挖”“曝光”中“现形”。对此,不少代表委员呼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重视网民声音,使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发挥好网络监督的作用。

“国家权力机关也要为人民监督创造条件,比如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进行暗访或监督检查。”张学群代表认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监督也是推进人民监督的好办法,而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就有一个良好开端,“对新任人大代表进行培训,为代表们提高履职能力,有效参与监督创造了条件。”同时,在畅通人民监督渠道的基础上,“要避免违法、无序的监督”。

张学群代表建议,国家可以从顶层设计上,制定人民监督权力的具体规则、制度,并落实到相关部门、具体工作之中。

(责编:杨丽娜(实习)、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