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无情”电脑管住“有情”人脑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违纪违法行为日益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防治腐败工作面临新要求、新考验。
“注重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了明确要求。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也认为,要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反腐战场上的作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姜异康告诉记者,山东正在着手建设电子政务服务、行政权力监察、公共资源交易监察、公共资金监察、廉政舆论监督、党风廉政教育六大电子平台,将形成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涵盖各领域的预防腐败网络。
“不论腐败形式如何更新换代,其根源还是在于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王长江委员说,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反腐败中的积极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程序严密、公开透明等特点,完善权力配置,规范权力运行,促使权力回归公共本质。
记者了解到,“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的有益探索并不少见。上海是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以建筑有形市场、规划国土、政府采购、社保资金、出入境管理为重点,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全过程电子监控和动态预警。深圳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历时8年,打造了覆盖市、区、街道,拥有11个子系统的电子监察系统。
“权力‘线上运行’,有利于实现权力行使的透明化和格式化,使抽象的权力变得‘可视’、‘可控’、‘可查’、‘可纠’,大大压缩了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私用的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纪委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纪检组组长杜鹃认为,“用‘无情’的电脑管住‘有情’的人脑,切实保障权力的科学行使、规范行使和安全行使,这就是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的目的。”
“当前,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发展不均衡,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重复建设,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效整合等。”王长江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对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作出统一设计和科学规划,制定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促使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有序推进。
监督一把手:降低领导干部用权“舒适度”
某省交通厅有四任厅长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某省3年时间就处理了22名县委书记、县长……充分说明了,当前对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家看主,千军看帅。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对象是一把手。”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陈金泉认为,一把手腐败案件高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权力“过载”,一把手既决策又执行,自由裁量权过大;其次是制度有漏洞,虽有各类议事规则,但回避了对决策程序、权限、范围和责任等关键环节的细化量化;最后是监督乏力,在一些地方,上级监督钝化,同级监督虚化,群众监督弱化。
陈金泉委员建议,应适当分解一把手的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公众听证、民意反映等制度,使决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权力运行都置于阳光下,接受广泛的、立体的、全程的监督。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一把手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了,把自身管好了,很多事就好办多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认为,各级领导干部既要有自我监督的意识,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解决实际问题;更要有接受监督的意愿,拓宽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一把手具有工作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决策的权威性,是拍板定调的人;一把手处于权力核心地位,具有重大事项决策权、人事安排权、财务开支权等,因此必须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监察厅副厅长谢双成说,这样一来,会降低领导干部的“舒适度”,却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谢双成委员认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把手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审批、基建等,实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用制度管住一把手的权力行使。要实施严格的问责制,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使一把手敬畏权力、用好权力、服务人民。(王新民 张胜军 王少伟 杨诗琪 何韬 王珍)
评论:
用制度规范权力
记者 尹健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理应也必须在人民的监督下行使。
权力是柄双刃剑,它既能为善,也能作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权力就会作恶;把它关进笼子里、规范起来,它就为善。
在众多制约和监督权力的笼子中,制度打造的笼子最可靠,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那么,用什么样的制度来打造笼子呢?
要建立健全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的制度。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过分集中的权力必然肆意妄为。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权力过大,都容易产生腐败。
要建设科学严密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权力有很多项,权力的行使涉及多个环节,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制度不是一项两项,而是许多项。这些制度之间要衔接紧密,形成体系,密织成网,否则就容易“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制度体系的内容要科学、程序要严密、配套要完备,这样才有效管用,既能保证权力行使的效率,又能防止权力窜出笼子不受制约。
要建立健全公开制度,让公开制度成为人民群众劈开暗箱的利剑。监督的前提是知情。各地开展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人民群众监督权力创造了条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让权力在阳光照耀下运行,让更多的人有条件监督权力。
要提高制度执行力,提升制度的刚性,让手握权力的人对制度心存敬畏。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对制度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一旦权力窜出笼子,不论是否造成后果,首先要对这种不遵守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行为的性质和后果追究责任,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