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两会”上如何推进“反腐”?

自1993年“反腐败”一词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力度逐年递增;反腐立法列入时间表
2013年03月11日08:18   来源:新京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3 呼吁7年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

  去年“房叔”、“房姐”事件后,一些城市推出禁止“以房查人”禁令。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说,“以房查人”禁令违反《物权法》,《物权法》明确提出,我国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只因配套政策没出台,才未真正破冰。他推测说,“也许由于反腐因素的介入,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务院尽快制定不动产交易信息登记及披露办法”。

  昨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发布,指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

  其实,早在2002年“两会”上,吴念祖代表曾提出建议“制定不动产登记法”。《物权法》颁布后,每年两会几乎都有代表、委员呼吁,制定不动产统一登记配套政策。

  人大代表韩德云连续七年呼吁另一项制度化反腐措施——官员财产申报。包括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邸瑛琪等人大代表,也连续5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尽快制定和颁布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此外,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蒋洪,持续6年跟“三公公开”较真,呼吁“阳光财政”反腐;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9年连续提公车改革议案。

  2011年开始,“三公公开”等制度陆续实施,我国反腐正式进入制度反腐新时期。

  4 对比报告

  “反腐”提法折射反腐轨迹

  被称做“政治之癌”的腐败,最早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年的表述是“绝不能让‘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自由泛滥”。

  5年后,“腐败”一词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鼓励对官僚主义和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公开批评和揭露”。

  1993年,“反腐败”一词进入报告。这一年8月召开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标志着中国全面反腐的开始。

  对比上世纪90年代,2000年后,防腐模式逐渐清晰。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源头防腐”的具体措施,“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

  到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打防并重”的“16字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而且,源头防腐开始瞄准权力制约,首次提出了“特别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和缺乏制约的问题”。

  “法治政府”是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报告首次明确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因此“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在“创造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月5日,当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时,会场内,掌声响起。(记者 王姝)

(责编:李源、姚奕)

更多关于 反腐倡廉频道 的新闻
· 五年来查办30名省部级以上官员
· 透视两高报告四大焦点
· 高检院工作报告词解
·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 公众权利可以是政府权力的靠山
· 全国检察机关严查各类职务犯罪 5年查办近千厅局级以上干部
· 全国法院参与反腐败斗争 5年判贪贿渎职罪犯14.3万人
· 陕西检察院副检察长巩富文:制定预防职务犯罪法是当务之急
· 网络联手制度 反腐更有成效
· 两会新华时评:让更多的“房叔”“房姐”浮出水面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