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1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本届中央纪委第一次就部署反腐败工作召开全会。
这次意在为未来5年反腐布局的大会并不冗长,会期缩短了一天。此次全会公报明确提出,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
2012年12月4日,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开短会、讲短话”到“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规定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在制度反腐专家、湖南商学院副校长王明高教授眼里,这些举措并不是当下惩治腐败的治本之策,但细水长流,从现象开始,把能做到的做好,才能水滴石穿。
治标意在改风气
“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记得,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就提出要禁止浪费。“当年有一项让我印象深刻的规定,宴席不能超过500元,但并没有控制住。”她说,一些干部的个人贪欲、占公家便宜的心理根深蒂固,要一下子去除,确实很难。
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诸如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并不鲜见。“诚信缺失、道德缺失,不谈表率作用,有时连普通老百姓都比不上。”林喆说,这次是从高级干部开始,从中央做起,高级领导干部要做出表率。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期间,既无列队迎送,也没有欢迎横幅。据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回忆,习近平总书记所乘车辆在市区时三次被后面的群众超车,险些被追尾。
“中央领导带头垂范具有风向标作用。”王明高说,以前是“我得病你吃药”,现在是“自己得病自己吃药”。这样一级一级看下来,上行下效,领导干部都有无形的压力,一个月下来,各地的吃喝风已经大有收敛。
无论是公款吃喝还是封路管制,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些现象屡禁不止,损害的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认为,“八项规定”强调务实、清廉、亲民、高效,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想为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促进官民良性互动。
王明高表示,“八项规定”意在为反腐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坚持两年,党风政风就会有大改观。
治标可以为治本赢得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8个国家部委、23个省市出台了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比如,北京要求调研一律安排自助餐,福建要求不准以任何名义赠送礼品、纪念品、土特产等。
“这都是从现象治理开始。”林喆说,治本要治的根子之一,就是干部的特权意识,铺张浪费就是特权思想的一种表现,要克服这种观念才能治本。但是,表面问题也要抓,并且要长期坚持。
“治标和治本并不是对立的、割裂的”,王明高说,标与本应该是协调好,同步进行的。就像准备晚饭一样,是先烧菜还是先焖米饭?最好是在焖米饭的时间里,洗菜炒菜,饭和菜一起上桌,这样才能高效及时地享受到晚餐。
在王明高看来,“八项规定”就如同“焖饭”,在这段时间里,国家也要在相关制度、配套措施上下功夫,而这些才是“主菜”。只有时间安排得当,步调一致,才能吃上有饭有菜的丰盛晚餐。
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监督落实“八项规定”
“我原来有个担忧,中央的‘八项规定’怎么来保证落实?”王明高说,现在由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监督落实,解决了“谁负责”的问题。
全会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就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工作,要制定监督检查办法和纪律处分规定,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强化日常监督,保证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王明高认为,政策要落地生根,最核心的还是执行要有刚性。各个地方和单位在制定落实“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真正“管用”的刚性规则。“如果在实践中,视官位高低而弹性执纪,那么,再好的政策规定,都是空的。”
何增科认为,仅仅靠党内监督是不够的,要发挥社会的力量,比如舆论监督、民间审计的作用。
“网络反腐,就是公民有效参与反腐的一种形式。”何增科说,如果实名举报、线索可查,纪检监察机关就应该在保护举报人的前提下优先处理。(记者 李丽 实习生 张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