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公务卡能否“卡住”膨胀的公务消费

吴刚 廖雪梅
2013年01月16日08:11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九龙坡区财政局国有资产经营中心主任康勇的这张公务卡,是我市区县推行的首张公务卡。记者 张锦辉 摄

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财政部1月5日发布消息,自2002年推行公务卡改革以来,到去年12月底,全国已有31万多个预算单位实施了公务卡改革。从2007年试点至今,重庆也有517家市级预算单位和十几个区县推行使用公务卡,发卡数逾7.3万张。

岁末年终将至,公务消费或将升温,作为被寄予遏制“三公消费”厚望的一项重大改革,公务卡在规范公务消费中的作用究竟多大?其推广过程曾遭遇怎样的阻碍和难点——

2012年12月6日,刘四岩被领导安排去区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缴纳单位的电话费。

要在过去,这个差事可能会花费刘四岩至少两周以上时间。

“要先填借款单,再找领导签字,然后去找财务借款;消费完后拿回发票,然后去填写单据,找领导签字,再找财务报账……两三周内能走完这些程序算是幸运的!”过去繁琐的报账程序,在刘四岩的口中像是“绕口令”。

但现在,刘四岩轻松了。

当天,他到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后,掏出一张抬头为“628”的信用卡,在POS机上轻轻一刷,就算付了钱。回到单位,刘四岩只要把消费清单和发票拿到财务科进行报销,一周左右,事情就可以搞定。

刘四岩是九龙坡区财政局办公室的一名财务人员。过去,他的日常时间大都耗费在报账这类琐事上。自从有了那张信用卡,刘四岩觉得自己“真的解放”了。

刘四岩手中的信用卡,就是这些年在公务消费中被要求强行推广的公务卡。

1、诞生10年 31万多个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改革

公务卡是财政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公务卡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其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消除公务消费中各种腐败的使命。

据了解,公务卡诞生前,我国的公务消费急剧膨胀,仅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全国行政管理费用就增长87倍,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和GDP增长。特别是2000年至2003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1923亿元,平均每年增幅达到23%,其中公务消费占了很大比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批准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开始试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希望通过设计新的账户体系和重建资金支付流程,切实加强对支出资金的有效监控。

作为一种新的监控手段,公务卡在这时适时出现。2002年11月,我国开始在海南省推行公务卡试点。同时,为了切实解决“有卡不用”等问题,2012年,中央预算单位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要求中央预算单位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16个公务支出项目,按规定使用公务卡结算,原则上不再使用现金。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31万多个预算单位实施了公务卡制度改革。

在重庆,公务卡改革于2007年7月开始试点启动;2008年7月,在所有市级预算单位中推开,目前市级预算单位中,使用公务卡报销的单位已达到517家。区县也陆续跟进,试点已在九龙坡、南岸、渝中、沙坪坝、奉节、开县、綦江、秀山、永川、武隆、彭水等地相继启动,全市发卡数量超过了7.3万张。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