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
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章节标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谢春涛认为,十八大报告的态度有两层:一个是积极,一个是稳妥。报告中对这种取向的体现是清楚的。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对记者表示,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尽快推行。这个前提是,对改革的目标形成共识。
报告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专家认为,这为改革划定了方向。
谢春涛说,“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改革开放之前走过的路,特别是“文革”时期的路,这条路没走通。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指的是不能走西方的资本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路子。
“有些人很希望改革有大的突破。”黄苇町说,一个正常的体制是逐渐修修补补,不断改进更新,不走老路,不走邪路,也不能停步。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在坚持基本政治制度前提下的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这个肯定是不会改变的。他说,“改革的方向丝毫没有问题,但是改革决不是一帆风顺,还要有耐心。”
关键词:法治与反腐
“腐败不除将致‘亡党亡国’”的警讯出现在前后两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讲话中,引发高度关注。新领导层甫上任便屡提反腐关系存亡,展示出对廉洁的高度重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反腐要“标本兼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一项重要共识。治标是发现一个抓一个,治本就是要通过制度,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再就是预防和惩治。现在我们出台了这么多制度、规范,但大部分都是政策。因此,出台一部反腐败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反腐败体系化的重要标志。
黄苇町说,目前重政策、重批示、重关系、轻法律的现象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比较突出。因此,在十八大报告布局中,法治的身影随处可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等。尊重法治,就可以做到邓小平所说的“不以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来源:《廉政瞭望》杂志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