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民生
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尤为瞩目,包括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其突出地位如同习近平率中共政治局新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时的讲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受访专家认为,十八大关于民生的改革将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加上了“制度化”保险锁,让人看到了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比如“全覆盖”,就是给全体人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再比如“同步”,就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时需要同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即是这个道理。还比如“倾斜”,财政、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而不是一碗水端平,或借口市场调节而放弃政府责任。
盘点十八大报告,“公平”、“共享”成为高频词。不少学者认为,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升华,也是党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的明确信号。特别是将收入分配改革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双同步”第一次被提出,具备公平、共享的内涵。
“在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做大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和切好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一般说来,做好蛋糕与切好蛋糕同等重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当收入分配水平比较低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小的时候,做好蛋糕更加重要;当这种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切好蛋糕就更加重要。李成言指出,今后收入分配的改革将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我们目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太低,不利于消费需求的释放。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将提升到40%左右,而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将成为培育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基层民主
除了为改革确定方向和原则,十八大报告还对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作出安排,回答了改革“怎么改”的问题。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解读说,报告从人大制度、政治协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权力运行和统一战线等7个方面设计了改革的目标,每一项都在保护老百姓的民主和自由。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认为,报告提出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在黄苇町看来,这次的突破不仅在于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还打破了党派限制,进行界别协商,基层也要进行民主协商。
报告在提到制约权力时提出“新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秦前红认为,这既是回归“以人为本”的共识,也是遵循民主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