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紀委推薦“陸氏義門”家風:兄弟六人皆才俊

2016年04月27日08: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近日,中紀委網站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第42期:《江西金溪陸九淵家族:兄弟六人皆才俊 一門儒風傳千年》。金溪陸氏始祖為晚唐宰相陸希聲之孫陸德遷,五代末年為避戰亂,他攜家帶小從江蘇宜興縣君陽山遷至撫州金溪青田裡(今江西省金溪縣陸坊)。第五代陸賀(字道卿),通曉孔孟之學,生有六子,九思、九敘、九皋、九韶、九齡和九淵,皆學識不凡、卓然有成,九韶、九齡、九淵三兄弟還都成為南宋著名學者,人稱“金溪三陸”。南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年),陸家又被敕封為“義門”,世稱“陸氏義門”。

中國古代,被敕封為“義門”是家族的最高榮譽。金溪陸氏成為中國家族史上禮義之家的一個典范。這樣一個“模范家族”,有著什麼樣的家規家訓呢?

金溪陸氏家族

金溪陸氏始祖為晚唐宰相陸希聲之孫陸德遷,五代末年為避戰亂,他攜家帶小從江蘇宜興縣君陽山遷至撫州金溪青田裡(今江西省金溪縣陸坊)。第五代陸賀(字道卿),通曉孔孟之學,生有六子,九思、九敘、九皋、九韶、九齡和九淵,皆學識不凡、卓然有成,九韶、九齡、九淵三兄弟還都成為南宋著名學者,人稱“金溪三陸”。南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年),陸家又被敕封為“義門”,世稱“陸氏義門”。

陸九思,字子強,統管全家事務,后來他將豐富的治家經驗總結成書,定名為《家問》,朱熹為之作跋,並給予很高評價。

陸九敘,字子儀,擅理財,在村裡開了一家藥店,賺錢補貼家用。

陸九皋,字子昭,是一位私塾先生,終生教學,人稱“庸齋先生”,學問品德俱佳。陸九淵就是在這位三哥處接受啟蒙教育的。

陸九韶(1128-1205),字子美,號梭山居士,少研經史,文行俱優,博學多才,隱居不仕,曾講學授理於家鄉的梭山,人稱梭山先生。治家嚴謹,以訓戒之辭編為韻語,供家人謁祖先祠誦讀。著有《梭山文集》、《家制》、《州郡圖》等。

陸九齡(1132-1180),字子壽,學者稱復齋先生。乾道五年(1169年)登進士第,授迪功郎、湖南桂陽軍軍學教授,后改授興國軍軍學教授。淳熙七年(1180年)調任全州州學教授,未及任便英年早逝,享年49歲。陸九齡長期跟隨父兄研講理學,為學注重倫理道德的實踐。朱熹贊其“德義風流夙所欽”,呂祖謙稱贊他“所志者大,所據者實”。著有《復齋文集》。

仰山書院內的陸九淵紀念館

陸九淵(1139-1193),字子靜,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心學”創始人。因講學於象山書院(位於江西省貴溪縣),被稱為“象山先生”,學者常稱其為“陸象山”。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中進士,調靖安主簿。紹熙二年(1191年),知荊門軍,修郡城,穩邊防,甚有政績,卒於任上,謚文安。陸九淵為“心學”開山之祖,與朱熹雙峰並峙,主張“心即理”,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學茍知道,六經皆我注腳”。明王守仁繼承發展其學,成為“陸王學派”,對后世影響深遠。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陸坊

陸坊

陸坊,又稱陸氏義裡,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千年古村,距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城10公裡,保留著古代建筑、遺址20余處。

村中老屋、小巷、義井、石橋、門樓、祠堂等點綴其間,錯落有致。同居巷、規行巷、矩步巷等十余條石板街巷縱橫交錯,古風猶存。兩口古井,一曰老井,又叫八卦井,內有八卦圖,是陸氏先人遷來時挖的,在同居巷口﹔一曰新井,又叫義井,在祠堂后面的大路邊上,乃陸九淵兄弟為解行人口渴而專門挖掘的,其樂善好施可見一斑。大儒家廟內有著名學者宋濂題寫的匾額“驪珠世家”,可謂珍品。義裡門樓(象山門樓)上層書“敕旌”,中層書“義裡”,下層正中橫梁上書“宋陸儒門”。兩側柱子有四幅對聯:一家兄弟學,千古聖賢心﹔同居十世儒門第,六相三賢理學家﹔宋來門第高山斗,代有人文冠古今﹔旭日祥光暉義裡,宗風瑞氣藹儒門。這幾幅對聯,展示了陸氏家族的聲名和影響。目前,村人皆陸姓,有500多戶,2000多人。

陸氏家規

金溪陸氏從始祖陸德遷遷至金溪,到南宋陸賀(陸九淵父),一直數代同堂,未分田畝,合灶吃飯,保持著“詩禮簪纓”的大家遺風,被稱為“青田河畔樵農客,雲林山下宰相家”。

陸賀父子進一步完善陸氏家規,使得“家道整肅,著聞州裡”。先有陸賀的“採先儒之禮”,以禮治家﹔次有陸賀長子陸九思的《家問》,朱熹為之題跋雲“《家問》所以訓飭其子孫者,不以不得科第為病,而深以不識禮義為憂”﹔此外還有陸賀四子陸九韶制定的《家制》。

《家問》現已佚失。《家制》原載《梭山日記》第八卷,后《五種遺規·訓俗遺規》、《續修四庫全書》等有所收錄,包括《居家正本》上、下篇和《居家制用》上、下篇。在《居家正本》篇裡,陸九韶主張居家必先正本,而其所謂“本”就是孝悌忠信、讀書明理,而后方能為賢為智﹔在《居家制用》篇裡,陸九韶根據《禮記·王制》篇所闡述的國家理財之法,指出家庭經濟管理也必須貫徹“量入為出”的原則,並特地為家庭支出制定了詳細的規劃。

陸氏治家有兩大特點:一是“鼓磬聚合,為歌寓警”。陸九韶把訓戒之詞編為韻語,供家人謁祖先祠唱誦。《宋史·陸九韶傳》記載:“九韶以訓戒之辭為韻語,晨興,家長率眾子弟謁先祠畢,擊鼓誦其辭,使列聽之”﹔二是奉行“家國同構”理念,由家長一人主持家政,組織生產,眾子弟輪流協助管家,余則各司其職,各有制度,使得陸家農、商、儒三業並進,成為金溪名門望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李源、姚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