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月以來,中央紀委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持續推薦4個傳統家族,帶領網友走近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這些擁有優良家風的傳統家族有“江南第一家”鄭義門,也有蘭溪諸葛村,有薌城胡銓家族還有漢陰沈氏家族。中紀委為什麼會推崇這些家族?這四個地方是否值得一去?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帶您一探究竟。
推薦地一:江南鄭義門
鄭義門一角
鄭義門,又稱“江南第一家”,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鄭宅鎮,佔地約5000平方米,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順三年(1459年),鄭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歷時340余年,以孝義治家聞名於世。長達168條的傳世家訓《鄭氏規范》,被譽為中國傳統家訓的重要裡程碑。其事載入《宋史》《元史》《明史》。今天的鄭義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鄭氏祠堂掠影
鄭氏宗祠坐東朝西,佔地約5000平方米,共分為5進64間,其建筑無雕梁畫棟之華麗,保簡朴整潔之本質,庄嚴寬敞,古朴厚重。走進宗祠,就像走進了中國歷史的博物館。內有元丞相脫脫書寫的“白麟溪”碑,明皇帝朱元璋親賜的“江南第一家”牌匾,明代“開國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蒼勁古柏,范仲淹、朱熹、柳貫、王錫爵等歷代歷史名人及當代書法家題寫的大量匾額、楹聯等……正可謂翰墨丹青賞心悅目,詩書雅樂神韻悠遠。
推薦理由:
讓今天的人們依然津津樂道的,是鄭氏家族魅力不減的人文遺風。是什麼,使這個尋常的人家有著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又是什麼,讓這個傳統的家族延續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支撐“鄭義門”的精神支柱,就是這部名叫《鄭氏規范》的家規。這是鄭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寶。它將儒家的“孝義”理念,如數學公式般轉換成操作性極強的行為規范。歷經幾代人創制、修訂、增刪,它最終定格為168條,涉及家政管理、子孫教育、冠婚喪祭、生活學習、為人處世等方方面面,堪稱世上最齊全的家庭管理規范。它甚至將大家庭的管理成員,分為18種職務26人,形成一個網絡式的多層結構。一個龐大家族的秩序由此嚴絲合縫地建立起來。正是這種智慧,指引著這個家族在歷史長河中前行。在今天的鄭宅鎮,我們依然可以不時看到以鄭氏家族的“孝”跡為內容的景觀。
歷經數百年風雨的鄭義門,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傳統大家庭的一個縮影。它深刻體現著中華民族獨有的“國家”概念:國與家緊密相連、不可分離,治國從治家開始。中國人講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家族內外長幼有序,講究道德禮儀。中華傳統文化是倫理文化、責任文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中華文化的DNA,滲透到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骨髓裡。
時至今日,我們回望鄭氏義門,不僅僅因為它映射著中國古代家庭制度的演變歷程,表達著孝義治家的功能樣態,更是因為,蘊含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流淌在炎黃子孫的血液中,是今天的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教授表示,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上巨大的進步,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那麼我們現在講“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方面要經濟建設,一方面要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這個良好的社會風氣,家庭的教育、家規的培養至關重要。所以我們今天總是在呼喚良好的家風。實際上鄭氏家族,他可以給我們隔時空地提供一個借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