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地四:漢陰沈氏村落
沈氏村落風光
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北枕蒼莽秦嶺,南依逶迤巴山,中橫秀麗鳳凰山,碧波蕩漾的漢江和蜿蜒流淌的月河分流其間。在這片秀美山川裡,世代居住著一個家風純朴、人文厚重,生生不息、守望相助的沈氏大家族。自明朝天順五年以來,歷經550多年,沈氏家族在這裡繁衍生息。世代相傳的《沈氏家訓》,修身為本、耕讀傳家,是沈氏族人的傳家寶,成為陝南地區傳統家規的典范。
沈氏村落風光
在人杰地靈的月河川道上,這個修身為本、耕讀傳家的氏族,延綿不絕、興旺發達。她的根本、她的靈魂,她的精神支柱,正是《沈氏家訓》。沈氏族人在與當地居民和外來移民相互交流借鑒中,家訓不斷修訂豐富,最終得以完善。最近的一次修訂是乾隆五十四年,沿用至今已有226年。二十條家訓,對祭祖孝親、教子擇配、持家睦鄰、志節行操、出仕交游等,都有著非常明確的規范。作為沈氏族人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引領著這個家族在歷史長河中前行。
在陝南的青山綠水間,生活在這裡的沈氏后人,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闡釋著家訓勤儉的要義。一條條堰渠,一方方梯田,將月河川道變成了旱澇保收的魚米之鄉﹔一個炕炕饃,一碗燴面片,一盆白火石汆湯,普通的食材在他們手裡都會像變戲法一樣,成為誘人的美味,讓漢陰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食之鄉。2014年底,沈氏族人續編了《沈氏家譜》,修繕了沈氏祠堂,在春節、清明、重陽等傳統節日,重溫家訓,祈求和順。沈氏祠堂、家譜和家訓,為漢水文化的傳承增色添彩。
推薦理由:
通讀家訓,其中“不勤則業荒、不儉則財耗”、“奢華游惰當懲”、“賭博不可不戒”等勤儉持家的規范,要求族人勤奮敬業、反對游手好閑,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不僅影響著一代代族人,也教化著當地的民風。
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表示,沈氏先賢以清廉為鏡鑒,造福民眾,澤被蒼生。它昭示今天的人們,一定要心懷正義、清白做人、廉潔干事,用實際行動來傳遞正能量,讓生活更美好。古人很多家訓特別有影響的不僅是沈氏家族,應該是集合了傳統文化家訓中具有優秀的、共性的,勉勵大家好好學習、勉勵大家好好做一個方正的、光明正大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安康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漢陰沈氏后裔沈勇表示,《沈氏家訓》對我們做人做事影響很大。當我女兒要到美國讀研的時候,我和妻子帶上女兒到沈氏宗祠拜謁祖宗,就是要讓她明白,走出家門知祖宗、敬祖宗,走出國門知根源、愛國家,另外讓她帶上家訓就讓她常看常記,把家訓勵志齊家的思想用在學習上、用於生活中。
安康市政協原副主席、安康市博物館原館長、安康市文聯主席李啟良表示,《沈氏家訓》對漢陰月河川道地區的民風、社情,歷史上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我們還應該對《沈氏家訓》加以認真的研究,進一步探討它的社會價值,使它能為我們現在社會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漢陰沈氏家族正是中華民族傳統大家庭的剪影,《沈氏家訓》已自然融入當地民眾的文化傳承。修身為本、耕讀傳家,這些中華文明的優質基因,是我們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