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危難時刻見精神——記潛江市浩口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林華

2014年06月13日18:1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危難時刻見精神——記潛江市浩口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林華

 

  6月12日,湖北省潛江市授予王林華(右二)和秦開美(右三)“潛江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並授予王林華“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授予秦開美“師德標兵”稱號。本報記者 瞿芃 攝

  持鐵板,唱大江東去。王林華注定成為一座高峰!

  王林華,湖北省潛江市浩口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在6月10日該鎮第三小學發生的劫持人質事件中,他主動要求充當人質,成功替換出被劫持的女教師秦開美。他的這一英勇壯舉,幾天來廣為國人傳頌。

  6月12日,湖北省紀委常委李瑩來到浩口鎮,向王林華轉達了中央紀委領導的親切問候,並代表省紀委、監察廳表示慰問。

  此前,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就浩口鎮劫持人質事件作出批示,王林華同志和秦開美老師在危難關頭,為救學生舍生忘死,義勇兼備,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人民公仆和人民教師的崇高境界、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值得全省各級干部和教師學習致敬。

  “王林華同志的英勇事跡,充分體現了紀檢監察干部不僅是懲治腐敗的利劍,還是勇於擔當的先鋒。”6月11日,潛江市紀委、監察局決定,在全市紀檢監察系統開展向王林華同志學習的活動,切實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建設一支“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一個多小時,讓他經歷了黨性和使命的考驗

  6月12日上午的浩口鎮第三小學,平靜中略帶幾分喧囂。小學部教學樓的入口處,張貼著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格言,樓上不時傳來稚嫩的讀書聲。

  上二樓左拐,走廊的盡頭是一間騰空的教室,門牌上寫著“六年級4班”。黑板依舊是兩天前的“模樣”,從板書的內容判斷,語文代課老師秦開美給孩子們上了一堂關於唐詩的課。“山水田園詩”幾個娟秀小字的邊上,被粉筆圈出的子彈孔顯得格外扎眼。

  對於這間教室,王林華其實並不熟悉。從冒險走進到主動留下,再到成功脫險,時間不過一個多小時。但就是這一個多小時,讓他經歷了黨性和使命的考驗,品嘗了勇敢與恐懼的滋味,也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紀委書記的擔當……

  6月10日上午9時39分,正在忙工作的王林華接到鎮長朱紅岩的“加急”電話,得知許橋村村民張某攜炸藥和汽油闖入第三小學並挾持人質,便立即趕赴現場。

  “我趕到時,學生們已經安全撤離,徐書記、朱鎮長、蒲所長,還有幾位民警在教室后門與張某對話,勸他要冷靜。”王林華回憶,張某左手握著與炸藥相連的打火機,腰間別著匕首,桌子上放著6瓶汽油,旁邊站著被挾持的女教師。

  當時,王林華不知道,學生們能安全撤離,多虧了這位名叫秦開美的女教師兩次懇求張某:“我留下,讓學生們出去吧。”

  緊張的局勢下,王林華聽見水陸派出所所長蒲平元率先提出,由蒲代替女教師當人質。他和民警劉銳、鎮黨委書記徐國亮以及朱紅岩也表示,願意當人質。

  由於還分管政法和信訪工作,王林華與張某打過交道、彼此認識,便借著這層“關系”勸道:“老張,把女老師放了吧,她跟你又不熟。我跟你熟,我來跟你談。”

  “行,王書記可以!”張某最終同意了王林華的“建議”。王林華由此走近張某,替換出秦開美。

  事后,不少媒體記者問王林華:“明知危險,為何要去當人質?”對此,不善言辭的王林華回答:“沒想太多,就覺得自己應該沖上去。”

  王林華“沖上去”后,與張某近距離展開對話。

  張某提出,讓政府派人把包括妻子、村支書在內的5人帶來,並到他家裡把助聽器取來。特別提出,要在20分鐘內把跟他有過節的某陳姓村民“用手銬反銬著押過來”。

  王林華則反復勸導:“老張,不要走極端,要為你家人想想啊。你家裡還有兩個兒子,小兒子還沒結婚呢。”

  教室外面,有關人員也在迅速尋找張某所列名單上的人。

  11時許,張某情緒失控,將王林華逼到教室角落,並逐一打開汽油瓶的蓋子。

  “他對我說,今天你不該來。”王林華坦陳,這時候,心裡確實很害怕。

  “他開始向我身上淋汽油,第一次淋到胸前,第二次淋到褲子上。”王林華說,可能就在第二次淋的時候,槍響了。

  見張某應聲扑倒,滿身汽油的王林華迅速從教室跑了出去。

  “他這次挺身而出,我一點都不意外”

  “他為人正直,敢於擔當,遇到劫持這種事挺身而出,是意料之中。”曾與王林華共事過的潛江市龍灣鎮農辦主任楊明華告訴記者,2011年龍灣大旱,王林華帶領大家抗旱救災。有一次,發現龍湖河附近的一處“倒虹管”(水利設施)堵塞,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灌溉。

  清理“倒虹管”是極其危險的事,一不小心,清理的人就會被水沖走。可王林華二話沒說,跳入一米多深的管道裡清除堵塞的雜物,等到楊明華發現不對一把將他拉上來的時候,洶涌而過的河水讓他們心中驚悸。“再慢一點兒,被水沖走,就沒命了。”楊明華說。

  2011年9月,王林華由龍灣鎮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提拔為浩口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正直、擔當、硬氣,這是林華在紀委書記崗位上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浩口鎮黨委書記徐國亮告訴記者。

  在鄉鎮,堅持原則有時很難,因為這裡是熟人社會。但在大家的眼裡,身為紀檢干部的王林華不信這個邪。

  浩口鎮城管所所長雷洪彪介紹,王林華分管城建工作的時候,鎮土地管理所一名副所長的親屬在路邊開了個飯館,希望在門前花壇上開個口,以方便自家生意。

  王林華嚴詞拒絕:“你是干部,更不應該帶頭破壞規劃啊。”

  最終飯館門前的口沒開。“要是換了別人,開個口算什麼?”雷洪彪記憶深刻,“王林華堅持原則,只是認認真真地做著工作。”

  有了這個先例,讓不少有相似想法的沿街居民都打消了念頭。

  在鄉鎮,最難扮演的角色之一就是“黑臉包公”,而“包公戲”中最難唱的一出是操鍘辦案——辦案人員太少、辦案經驗不足、案件線索難找……總之,鄉鎮辦案,難!

  但王林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上任伊始,根據多年的鄉鎮工作經驗,王林華一邊熟悉情況,一邊把敏銳的目光投向了市裡部署的糧食補貼專項檢查。他深知,這裡有他“最需要的東西”。果然,鎮紀委在他的帶領下,經過深排細查,一下子摸出了宋場、田湖等村的村干部虛報糧食種植面積以套取財政補貼的多條案件線索。此后,經調查組成員進村入戶核查,6名村干部違規領取補貼的問題便水落石出。最后,6名村干部除了如數退賠,還分別受到了相應的處分。

  在查辦這些案件之初,便有人打著為集體謀利益的旗號,大談“村干部虛報冒領是為了救集體沒有收入之急,情有可原,不可深究”,等等。但王林華堅持原則,始終不為說情、嘲諷所動。見“大事不好”,全鎮31個行政村中的絕大多數趕緊自查自糾,一舉清退虛報冒領糧補款14萬余元,而潛江市當年清退的糧補款共計21萬元。這一年,浩口鎮紀委被湖北省紀委、監察廳授予“全省農村集體‘三資’清理和監管代理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此后,王林華和鎮紀委的同志們繼續窮追猛打,僅在糧補方面就先后查辦案件9起。就在不久前,他們還從群眾舉報中再次發現並查處了艾橋村干部套取7300余元糧補款的案件,村委會主任范某等2人受到處分。

  在鄉鎮,紀委想辦大案、要案更難。但“更難”不等於沒有可能。

  睜大眼睛,拉長耳朵,王林華很快有了新發現。

  2013年12月28日,同心村村委會副主任徐某私自以低價與村民周某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承包金123648元。拿到錢后,徐某將其中的73648元裝入了自己腰包,一溜煙跑到在外地當公安干警的女婿處,玩起了失蹤,以逃避追究。 

  王林華得知這一情況后,和鎮黨委書記徐國亮決定,“你亡命天涯,我窮追不舍!”2014年3月,王林華找到市紀委這個“娘家”。市紀委通過公安機關聯系到徐某的女婿,讓其做通岳父思想工作。最后,在親人勸說下徐某歸案,現已被鎮紀委移交到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偵辦。

  “對老百姓,王林華是真心實意。”

  潛江市高場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王啟軍是王林華的老上級。

  王啟軍曾任潛江市龍灣鎮鎮長,而王林華在龍灣工作了14年。王啟軍給這位老部下的評語是:“對自己嚴格要求,對組織絕對忠誠。”

  這兩句評語,是王林華的真實寫照。

  “身不正,不打鐵。”這是王林華常說的一句話。浩口鎮黨政辦主任王植中說,王林華一般都在鎮政府食堂吃飯,經常工作忙完了,食堂的飯菜也差不多沒了。“經常看到他一個人在吃剩飯,說讓他加個菜,他卻說吃飯吃飽就行。”

  雷洪彪告訴記者,王林華端午期間才做完腎結石手術。手術后,醫生建議住院觀察半個月,但3天端午假期一過,他就回到了工作崗位。

  對自己嚴格,對老百姓王林華卻是“菩薩心、婆婆嘴、橡皮肚”,愛心、公心、耐心,一樣不缺。

  “王書記工作任勞任怨,為我們村辦了不少實事。”回憶起往事,龍灣鎮尋湖村黨支部書記肖恆榮感慨不已。他告訴記者,尋湖村以前就靠種糧食,村民人均收入很低,王林華擔任駐村干部后,大力提倡多種魚混養的“魚塘”,這一舉動,使村民畝均收入增加了1千多元。

  “對老百姓,王林華是真心實意。”王啟軍告訴記者的另一個故事更能讓人體悟到王林華的耐心和“橡皮肚”——

  2009年7月的一天,龍灣鎮雙豐村部分村民開著3輛拖拉機,拉了20多人到鎮政府上訪,要求政府修路。部分喝了酒的村民情緒激動。

  在接訪的時候,一名喝了酒的村民突然一耳光打在王林華臉上,接著又拿煙灰缸砸他。所有人都呆住了,可王林華面色不改,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依然耐心細致地做說服工作。“受到這麼大的委屈,他也沒有做什麼過激的事,而且事后還積極幫村民修路籌款出力。這就是任勞任怨,忍辱負重。”王啟軍感慨地說。

  這樣的事不隻發生過一次。王植中說,有次他聽到走廊上喧鬧,原來是有村民因鄰裡糾紛遷怒於王林華。王林華始終和顏悅色,等對方情緒平靜下來,再耐心講道理。“最后,那位村民當場道歉了。”

  “2004年圍埂河汛期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段王林華總是搶著去。”龍灣鎮副鎮長鄭邵金說,那時王林華任龍灣鎮農辦副主任,汛期的時候,十天半個月不回家是常事,但從來沒聽見他抱怨過一句。“平時他就敢擔當,出了事他沖上去,我一點都不意外。”(記者 范清安 瞿芃 李志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