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偉
設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機構,切實解決“燈下黑”問題
3月,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深化機構改革,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趙洪祝直接分管。
如何監督監督者,是紀檢監察機關履行職責無法繞過的一個課題。事實上,一年多來的一系列舉措表明——不回避、不掩飾自身存在的問題,已成為中央紀委的鮮明姿態。
在年初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期間,王岐山在參加分組討論時,便透露了中央紀委要從組織創新方面加強內部監督機制的設想。
1月19日,中央紀委發出通知,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其中專門強調要從組織創新和制度建設上加強和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加大自我監督力度,切實解決“燈下黑”問題。
全國兩會期間,王岐山在3月11日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表示,中央紀委決定成立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執紀監督,用鐵的紀律打造過硬隊伍。
6天后,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便刊發了一條題為“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深化機構改革”的消息,其中新設的“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頗為引人關注。
“增設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就是為了加大對紀檢監察干部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對紀檢監察系統自身的監督,防止我們隊伍內部出現‘蛀虫’,及時把‘害群之馬’清理出去。”3月19日,中央紀委副書記陳文清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在線訪談時說。
“在現代社會利益格局的大環境下,中央紀委敢於從自身下手,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氣,同時也展示了一種開放的姿態和良好的形象,其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覷。”楊偉東說。
在中央紀委的率先垂范下,各地紀檢監察機關把“嚴”字訣貫穿於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在新一輪省級紀委機構改革中,各地也紛紛設立監督自身隊伍的專門機構,嚴防“燈下黑”。
庄德水認為,紀檢監察機關在監督別人的同時也加強對自己的監督,不僅是保証這支隊伍的純潔性和戰斗力的客觀需要,而且能夠讓監督真正發揮出威懾力,從而更加有效地遏制腐敗蔓延的勢頭。
短評:
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
行儉
打鐵還需自身硬。今年以來,中央紀委鐵腕肅貪,刮骨療毒,向“燈下黑”亮劍。從魏健到曹立新,從金道銘到申維辰,這一系列案件的查處,再次向全黨全社會發出對腐敗零容忍的明確信號,表明中央紀委監察部用鐵律鑄造鐵軍的堅定決心。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這是王岐山同志擔任中央紀委書記以來常說的一句話。他多次強調“對自身的監督必須更加嚴格,執行紀律必須更加剛性”。言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不管是打“老虎”還是拍“蒼蠅”,不管是糾“四風”還是促“三轉”,紀檢監察機關堅決貫徹中央部署,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績,贏得了干部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大好局面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保持良好勢頭,更需堅守責任擔當,常懷戒懼之心﹔更要加強自我淨化,嚴防“燈下黑”。
正人先正己,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從加強審查辦案全過程管理,到開展清退會員卡活動﹔從對紀檢監察干部違反八項規定精神案件一律點名道姓公開曝光,到設立干部監督室……這一項項務實舉措,充分體現了紀檢監察機關接受監督的決心和勇氣,有效提升了紀檢監察工作的公信力。
職務就是職責,權力意味責任。紀檢監察干部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置身反腐敗斗爭第一線,其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反腐倡廉的成敗。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一絲一毫也不能放鬆﹔以鐵的紀律打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干部隊伍,一時一刻也不能動搖。隻有紀檢監察干部首先做到嚴守紀律、改進作風、拒腐防變,才能理直氣壯地執紀監督、懲腐除惡,才能不負重托、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