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驊:軍機處的紀律

2014年01月28日14:4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軍機處的紀律



  嘉慶的爺爺雍正,當年的做法完全不同。

  康熙歸西,雍正登基,朝鮮國王派特使來北京慶賀。這個特使具有超凡的觀察力,回國后報告國王:大清很有希望,康熙朝的興盛將會延續。國王問理由何在,特使用細節說話:

  康熙晚年,我每次到北京,看到紫禁城內外的警衛人員,個個鬆鬆垮垮,沒個站相,一點都不像軍人。夏天更糟,有的甚至脫掉軍服、扔下槍械,光著膀子喝茶、睡覺、下棋、吃西瓜,互相打鬧嬉戲。這次大不一樣,警衛部隊風紀嚴謹,著裝整齊劃一,態度嚴肅,目光炯炯有神,一副隨時准備出擊的樣子,讓人頓生畏懼。

  朝鮮特使沒有看錯,雍正確實是胸懷大志、銳意進取的大政治家,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排名靠前。為了大清的長治久安,他創設了軍機處,集中權力推行新政。他嚴明紀律,規范行為,整頓鬆鬆垮垮的官場。打懶肅貪,從重從快,鐵血凜然。短時間內,官場風氣和社會風氣煥然一新,行政效率大幅提高。政治清明,經濟自然發展,庫存充盈,迅速彌補了前朝赤字。

  雍正時期軍機處官員的作風情況,跟嘉慶朝有著天壤之別,很能說明問題。

  對軍機處,雍正一開始就要求很嚴、很明確。一是規定大家必須在凌晨五點之前到崗,並且保証今日事今日畢,不得拖拉。二是改變慣例,減少遞送公文的層級,做到直接送達,竟創造了日行八百裡的記錄,保証了政令暢通。三是嚴格保密紀律和廉潔制度,決不允許跑風漏氣和以權謀私。

  四川布政使程如絲犯罪當誅,在死刑判決書送達成都之前一周,程如絲就知道了結果,以自殺逃避了法律制裁。雍正抓住這個案例,嚴肅處理了泄密者,完善了制度,為軍機處工作人員劃了一道醒目的紅線。

  最早在軍機處工作的張廷玉,深受皇帝信任,幾乎所有重要文件都是他起草的,是知道秘密最多的人。但他一臉嚴肅,一個銅板不收,晝夜埋頭干活,沒有任何人敢到軍機處找他聊天。和珅那樣的軍機大臣,在雍正時期根本沒有生長土壤。

  三

  在封建中國歷史上,堪稱“盛世”的高峰時代寥若晨星,康乾盛世是其中之一,且前后綿延長達100多年,超過整個清朝歷史的三分之一。但是,連接康熙和乾隆兩座大山的橋梁,正是雍正,雍正皇帝是康乾盛世成型的關鍵。

  設想一下,假如沒有雍正的創新精神和嚴刑峻法,康熙后期的弊政持續傳承和發酵,乾隆前期就不可能那樣成功,所謂的“康乾盛世”,頂多是“康熙盛世”。所以不少史家主張,所謂的“康乾盛世”,實際上是“康雍乾盛世”。

  奇怪的是,康熙和乾隆享有“寬仁”的美譽,雍正這樣負責任的帝王,卻背著“嚴苛”的惡名。殊不知,無視法紀是官員責任意識缺失的結果,也是貪污腐敗的序曲。如果朝廷熱衷於當好好先生,帶頭把規矩當擺設,官員肯定舒服無比、為所欲為,老百姓的日子就不舒服了。老百姓活得痛苦,政治統治能長久嗎?載舟的水一旦沸騰,清朝一定是另一個元朝,哪會享有三百年江山!

  公務人員是政權大廈的四梁八柱,嚴明的紀律是梁柱的防腐劑,是保持梁柱長久支撐力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秋風掃落葉的氣度狠抓干部作風建設,全面圍剿“四風”現象,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縮小越軌空間,對違紀違法行為零容忍、嚴處罰、快了結,人民群眾親眼看到了干部作風和社會風氣一天和一天不一樣,誰不心情舒暢、歡欣鼓舞!

  在近日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對紀律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闡述,擲地有聲地宣示“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嚴肅提醒全黨:“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要說到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不能把紀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

  事實上,隨著規定越來越細,籠子越扎越緊,查處越來越頻,高壓線的電流越來越強,廣大干部對紀律和制度的敬畏,從未像今天這樣強烈﹔心存僥幸的人,從未像今天這樣稀少。於是,“官不好當了”的慨嘆出現了。

  這樣的嘆息聲,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現象、好消息、好兆頭,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歷史的經驗是:法紀越嚴,官越不好當﹔官越是不好當,國家越是前途無量,人民越是充滿希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