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2013中央改進黨風政風系列規定
“不僅會風清新,連會場空氣都清新了!”
在近日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會場的空氣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熱議的一個話題。
2013年年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不得在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公共文化場館、公共交通工具等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吸煙,在其他有禁止吸煙標識的公共場所要帶頭不吸煙。
這一紙“禁煙令”首先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發揮奇效。
地方兩會嚴格執行“禁煙令”
1月17日,天津兩會啟幕。每一位代表委員的房間內,都擺放著一份《關於“兩會”期間全面禁煙的溫馨提示》,要求“不在公共場所吸煙,確保所有禮堂大廳、會議室、走廊、電梯、餐廳和住宿賓館的公共區域及無煙客房實現百分之百無煙”。
與此同時,天津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等單位,還在各個駐地賓館的入口、走廊、餐廳等位置張貼海報,倡導無煙兩會﹔在會議室裡,以往擺在桌上的煙灰缸也不見了。
這樣的場景在今年各地召開的兩會上都能看到。北京兩會的會場外,廊柱上貼著“禁止吸煙”的標識,也未開設單獨的吸煙區,如果代表、委員們想吸煙,隻能在休息時間去遠離人群的通風處。
在江西省兩會上,代表委員的文件中多了一份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的規定﹔在山東省兩會會場,以往擺放在電梯口等地的煙灰缸,被一碟薄荷糖取代……
控煙規定一度停留於紙面
“禁煙令”是中央在2013年年末下發的一道“禁令”,指向領導干部最瑣碎的生活細節,被稱為“史上最嚴禁煙令”。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看來,這紙禁令的發出,不僅將改變中國多年來控煙不力的現狀,也將對與煙有關的領導干部不良作風有所制約。
2003年,中國簽署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6年1月,該公約正式生效,中國明確承諾2011年在室內公共場所和室內工作場所實現100%禁煙。
為了推動控煙工作在我國的開展,2007年4月,國務院專門成立控煙履約領導小組,“全面推行公共場所禁煙”還被寫入了“十二五”規劃。
然而在控煙公約生效8年多以來,執行情況並不理想。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傳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姚宏文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受煙草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吸煙人數超過3億人,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8.1%﹔7.4億非吸煙人群遭受二手煙危害。煙草消費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每年有100多萬人死於吸煙相關疾病,約10萬人死於二手煙暴露導致的相關疾病。
2012年原衛生部發布的首部《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警示,如對吸煙流行狀況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每年死亡人數將突破300萬,成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所不堪承受之重。
在此期間,各地相繼出台控煙令,但多半停留於紙面。如何將控煙政策落到實處,一度困擾著我國各界控煙人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