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治頑疾為改革鋪路——八項規定出台一周年對話有關人士

2013年12月19日14:10   來源:山西日報

新聞背景

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以人民滿意為標准……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公布“各省區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表”,再次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八項規定出台一周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也是一個需要我們回頭審視的時刻。12月8日,記者特請省社科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主任、副研究員張建武,省紀委駐審計廳監察室主任賈衛彬,鄉寧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栗俊昌做客本報編輯部,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對話。

直接推動干部作風轉變和社會風氣好轉

記者:八項規定出台之初,許多人擔心會成為一陣風,事實証明這種擔憂是多余的。對此,你們有怎樣的評價?

栗俊昌:八項規定出台一年來,全國有近2萬名干部受到了處理,讓心存僥幸的人后悔莫及。這表明,八項規定是中央發出堅決反腐敗的強烈信號,是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大舉措,對推進反腐倡廉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張建武:一年來的實施情況,可以說超出了我的預想。八項規定本身很具體,有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門又相繼出台了更為具體的實施措施,達到量化的程度。我省也不例外,處理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頂風違紀案件。這對違規者是極大震懾,同時也是對社會風氣的一次激濁揚清。

賈衛彬:八項規定及一系列針對公款濫用的禁令,無不切中時弊,突出針對性、可操作性,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為民、務實的執政新風,彰顯了黨中央整治沉疴頑疾的堅定決心,是對黨內作風問題的堅決糾正。

記者:執行八項規定帶來的深刻變化有目共睹,你們有哪些感受?

張建武:八項規定的實施,給全社會帶來清新之風,弘揚了正氣,讓我們感受到正能量,提升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栗俊昌:八項規定的持續發力,使黨風政風極大好轉,也使社會風氣發生了深刻變化,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我突出的感受是,干部離特權遠了,離群眾近了﹔機關裡花架子少了,干實事多了﹔老百姓心氣順了,腰杆直了,尤其是遏制公款吃喝、反對奢侈浪費,群眾更是拍手稱快。

賈衛彬:這一年,八項規定的執行如一股清風,吹進了各個角落,黨員干部從上到下,作風都在悄然發生變化。一項項落實舉措,一個個積極變化,直接推動了干部作風轉變向縱深發展。

吏治環境呈現出近些年來最好的局面

記者: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反腐敗的力度明顯加大,你們對此怎樣看?

栗俊昌:八項規定是制度,是紅線,是向腐敗發起進攻的信號燈,“老虎”“蒼蠅”都不放過,誰違反就堅決打擊誰,改變了過去打小不打大、打下不大上、打輕不打重的現象,提高了民眾信心,贏得了群眾支持,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反腐的強大合力。

賈衛彬:各項鐵拳強力反腐,使吏治環境呈現出近些年來最好的局面。但高壓之下,仍有一些地方和干部無視規定、頂風違紀,如公款大吃大喝、公費外出旅游、違規借用車輛、亂發物資補助等。

張建武:腐敗不除,所有的改革成果都會功虧一簣。反腐,就是要從具體而對社會風氣有影響的事做起,實實在在地做,做出成效,要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反腐的成效,這樣才會提升全社會對反腐的信心,淨化社會風氣。

記者:八項規定執行得好,一系列“組合拳”功不可沒,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

張建武: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央類似的規定、決定也有,但從執行情況看,無論力度還是效果都不及八項規定。這次不同的是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具體到會員卡、月餅、賀卡挂歷,以至於到公務餐標准、陪餐人數等細節。

栗俊昌:實踐証明,改進作風必須從早抓起,早打招呼早預防﹔從小抓起,哪怕一盒月餅一張卡﹔從領導干部抓起,領導帶頭上行下仿才能卓有成效﹔從健全監督制度抓起,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構建監督制約長效機制。

賈衛彬:為執行八項規定,各地紛紛結合實際,落實齊抓共管的組織領導機制,創新載體豐富的聯系群眾機制,設計程序嚴密的管控約束機制,探索各方參與的監督考評機制,這些都是值得總結的經驗和做法。

記者:種種跡象表明,公權正在得到約束,官場生態悄然發生了改變,你們怎樣看?

張建武:最大的變化,是身在官場的人對權力有了敬畏感,同時也使全社會對權力進行了重新審視。

賈衛彬:失去約束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一年來,對權力運用的監督制約機制不斷完善,制度約束的剛性得到體現,政治生態環境正在好轉。

栗俊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治頑疾也非一日之功,改進作風還要進一步推進法治建設,注重制度創新,從源頭上加強對公權的監督和制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