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山西省襄垣縣原副縣長楊樹庄腐敗案剖析

2013年10月11日10:0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因"吃煤"而毀掉的人生

  法紀視角

構筑遏制重點領域腐敗的“防火牆”

  重點領域是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災區。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健全反腐敗法律制度,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

  所謂“重點領域”,主要是指公共權力比較集中、資金比較密集、壟斷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和部門,例如土地審批出讓、礦產資源開發、公共工程建設、企業重組改制、金融等領域。這些領域由於行政權力相對集中,一旦缺少有效的制度制約,就容易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楊樹庄腐敗案正是發生在煤炭資源開發這一“重點領域”。

  加強重點領域反腐敗工作,以切實的反腐成效取信於民,是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必然要求,其中關鍵是制度建設,正如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所指出的,“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建立全方位的反腐制度體系,構筑遏制腐敗的“防火牆”,是重點領域防治腐敗的治本之策。

  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懲戒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必須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嚴查重點領域腐敗案件,高懸反腐利劍,讓黨員領導干部不敢越雷池半步。首先,建立健全腐敗案件查處機制,特別是案件查處協調機制,完善紀檢監察機關和公安、檢察、審判、審計等部門的案件線索通報移送機制,健全紀檢監察機關內部各職能部門的案件線索協調管理機制,完善跨區域協作辦案及防逃、追逃、追贓機制。其次,要形成有效的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有關責任人員的問責力度,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建立健全不能腐的防范機制。重點領域的腐敗查而不絕、禁而不止,在很大程度上與防范機制存在缺陷有關。“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完善的預防機制離不開權力的公開運行,這就需要健全政府信息發布、質詢回復、信息審查等制度,增強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同時,還要完善前期預防、中期監控、后期處置的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在事前制定有關風險防控措施,在權力運行中實行動態監控,做到及時發現各種傾向性問題,並採取警示提醒、訓誡和責令整改等手段,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另外,還要建立完善預防腐敗信息系統,形成信息共享機制和腐敗預警機制,增強預防腐敗的前瞻性。

  建立健全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不易腐保障機制的關鍵是切斷公權和私利的關聯,這就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減少行政權力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壓縮權力尋租空間﹔完善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機制,推行社會聽証、專家咨詢等制度,規范決策程序﹔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的公示、意見征集和集體決策制度﹔完善權力運行全方位、全過程、多層面的監督機制,尤其要建立暢通的群眾監督機制,強化回應處理制度及安全保障制度。(王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李源、姚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