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張龍牽頭查辦一名干部生活作風問題。這名干部與他曾是一個單位的戰友,個人關系很好。起初,這名干部認為張龍不講感情、不夠朋友,情緒激動、不予配合。
那段時間,張龍內心很糾結,也很痛苦。他感到,重感情是人之常情,但在查辦案件上感情重一分、法紀天平就會傾斜一度,必須按原則辦,照規定來。
詢問談話時,張龍反復講明問題性質、講透利害關系、講清組織的關心。他堅持原則的舉動及和風細雨的方式,逐步消除了這名干部的誤解和顧慮,不僅使這名干部改變了看法,交代了問題,受到恰當處理,而且贏得了部隊上下一致認可。
“打鐵先要自身硬。”這是張龍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告誡自己,作為監督者、執紀者,隻有自身腰杆硬,監督對象才會服氣,執行紀律才有底氣。
張龍的弟弟張虎,先是在徐州紡織廠上班,廠子倒閉后開了幾年出租車,后來又與朋友合伙辦了一家鋼結構工程公司。起初,公司業務量少,經營困難。萬般無奈下,張虎想起了在濟南軍區機關當處長的哥哥。2000年4月8日,張虎滿懷期待地來到濟南。“公司快揭不開鍋了,哥能不能幫我介紹點活兒?”張虎講明了來意。
張龍的心裡很矛盾:弟弟有困難,做哥哥的理應幫他,可那樣就要動用手中權力,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也會影響紀檢干部形象。想到這裡,張龍心一狠,不僅沒有幫忙,反而給弟弟“約法三章”:不能到軍區部隊承攬業務,不能在山東、河南兩省接地方工程,不能打自己的旗號到其他部隊聯系生意。
聽了這話,張虎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午飯也沒吃就走了。
“軍區部隊大的工程都要讓紀檢部門去監督,如果你接了這些活兒,別人就會質疑我們監督的公正性,也會懷疑我從中插手干預。”送張虎到火車站時,張龍耐心解釋。他還鼓勵弟弟:“作為一個男子漢,隻要能吃苦,肯定能干出一番事業來。”
就這樣,12年的時間裡,張虎從未到軍區部隊承攬過一份業務,也沒有在山東、河南的地方單位接過一項工程。
張龍的妻子張秀華是軍區政治部管理處的一名職員干部,前些年因單位撤並,前后銷售過6年圖書,由於沒有經驗,成天辛辛苦苦跑市場,甚至擺地攤,但張龍從未幫她向軍區機關和部隊推銷過一本書。
“張龍就是這樣,始終對權力充滿敬畏,從不拿權力做交易、用權力送人情。”在紀檢部工作了十幾年的副部長李保泉如是說。
隻有不斷創新,紀檢干部才能有作為
確立學習教育“六項內容”,構建廉政載體“五大平台”,開展廉政文化“四進活動”……去年7月,濟南軍區廉政文化建設座談會在第89醫院召開,相關經驗做法被總結推廣,制度措施新鮮“出爐”,總部機關與會領導給予高度評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