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玉華
2013年05月10日14: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官員愛出書的成因與治本之策
一些地方官員出書熱現象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的綜合因素助推而成的。
一、政績因素逼出官員出書熱。如今有不少地方黨政干部認為不出書就不足以體現其水平,不出書就不足以體現其政績,不出書就難以提拔。筆者有位當縣委書記的朋友私下坦言,按照他自己的水平是不具備著書立說條件的,但眼看有些同事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甚至還不如自己,但因出書而成了“學習型官員”,得到上級的賞識,被紛紛提拔上去,出書成了政績,有個同事三年當中提拔了兩次。於是,他也動起了出書的念頭,便安排“秘書班子”為自己寫署名文章,包括調研報告、理論文章、學習體會之類,在當地報刊上刊登,待文章積累到一定數量后,便聯系出版社策劃出版,一年中出了三本書。
二、合法因素促成官員出書熱。官員作為社會精英,如果在某方面有一定研究,有獨到見解,能把自己在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和深刻體會寫成書出版是合法的。但那些不是寫書料的官員,出於名利目的,利用合法因素出書,達到以權謀私的目的就是“雅腐”。由於出書這“雅腐”行為披著合法外衣,不易引起別人注意,法律風險比較小,犯罪成本較低,“合法性”也是促成官員出書熱的一個重要原因。深入剖析官員出書背后的腐敗利益鏈條可以發現,當權力失去制度約束的時候,人性的貪欲不會放過任何可能的尋租空間。
三、名利因素誘導官員出書熱。有些搞“雅腐”的官員認為通過出書,可以包裝自己,讓別人覺得自己不但是領導干部,而且還是文人雅士,無形之中抬高身價。此外,除了可觀的腐敗收益,官員們熱衷“雅腐”的另一個動機是謀求學識淵博的好名聲。他們意欲以出書立傳來告訴世人,自己不僅是一個雄韜偉略的領導干部,還是一個滿腹經綸的文人雅士,甚至不乏一些官員想借出書撈取政治資本。個別官員在書中有意識地寫一些有自傳性質的內容,與自己的政績、業務挂鉤,為自己樹碑立傳、做隱性廣告。
四、隱蔽因素助長官員出書熱。官員出書搞“雅腐”具有隱蔽性。公開受賄貪污,目標太大,賬面上白紙黑字,記錄在案,弄不好要吃官司、進牢房。如以出書的名義,就要隱蔽得多。一方面美其名曰,是自己的智力勞動成果,為合法所得﹔另一方面,是願賣願買,兩廂情願。例如,單位以培訓、教育之名目,買書贈送員工,較之直接送錢送物的“公賄”要安全得多。不僅買書的人冠冕堂皇,列支理由也可以理直氣壯,這樣玩起“曲線行賄”的手段,使得貪腐行為更加隱蔽。總而言之,官員出書可以名利雙收且“安全”,是導致官員出書熱高燒不退的主要誘導因素。
五、制度因素加劇官員出書熱。官場“雅腐”裂變的速度超乎公眾的想象,其原因在於反腐倡廉制度體系還不夠科學完備,各種監督還不夠嚴密有效,相關問責體制尚不健全,以至於官員所掌握的公權力總是能輕易地被濫用、私用。“雅腐”案頻出,凸顯制度化反腐的緊迫性。紀檢部門已經對種種相對隱蔽的“雅腐”行為有了一定的認知,已經有專家建議將官員出書作為重大事項匯報,對官員的寫作時間、版稅、發行量等問題進行嚴格的登記審批。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