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於依賴政府非理性消費獲取暴利、不必花功夫研究降低運營成本和精細化服務管理的企業,縱使賺錢再多,也不可能具備真正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餐飲行業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餐飲業出現了自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中央改進作風“八項規定”以及反對鋪張浪費、遏制公款消費的常態化贏得民眾的叫好聲,也讓餐飲行業陷入了集體的清醒和思索,全行業首次最大規模的“自救”行動也正式啟動。
在本報昨日的報道中,全聚德、湘鄂情等知名高端餐飲企業變得難看的業績報表,全行業利潤下滑的統計數字,豪華酒樓門前冷落車馬稀、從倨傲的“燕鮑翅”、茅台拉菲轉向大眾餐飲的實地調查,都能看出,管住公款消費,對高端餐飲業產生了多麼巨大的影響,也可以窺見,鋪張浪費的饕餮風氣裡,曾有多少公務人員與公款開支的“積極參與”。
經營者十分清楚,支撐起高檔餐館消費的主力,不是自掏腰包、錙銖必較的普通人或商務客,而是政府做冤大頭、人人隻需胡吃海塞、唯恐排場和面子不夠大的公款宴請。
八項規定奏效,不惟限制公款消費,也在帶動整個社會的餐飲與消費風氣。對於中國的餐飲企業與行業而言,它帶來了困頓之“危”,卻也是讓企業回歸商業經營根本、光大“中華料理”正道的轉型之“機”。
用業內有識之士的話說,是將“跑偏了”的高端餐飲企業撥正航向的一大轉機。因為一個慣於依賴政府非理性消費獲取暴利、不必花功夫研究降低運營成本和精細化服務管理的企業,縱使賺錢再多,也不可能具備真正的市場競爭力。“跑偏了”的餐飲行業,未來也不可能成為服務性支柱產業。
不止是餐飲業。事實上,因為多年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三公消費、特權腐敗、壟斷經營等問題的長期存在和過度膨脹,中國社會還有很多行業、領域都存在這種“跑偏”現象,甚至慣而成習,形成了誤導大眾、阻礙社會創新發展的觀念與風氣,比如對於奢侈品的虛榮追逐,比如將過度消費與“拉動內需”混為一談,比如煙裡藏金之類的天價煙“新產品”層出不窮,等等。這樣的風習已到了不能不喝止、糾正的時候。
厲行節約、限制公款消費新政立竿見影的奏效,帶給人們更多期待與希望。政府公務宴請不浪費,已經很自然地引出了百姓民間的“光盤”響應。但願,轉作風不會成為一陣風,對三公經費公開的承諾能夠真正落實,則高檔餐飲的“轉型升級”不致中途又廢,而中國社會彌漫已久的浮躁與特權腐敗、道德墮落風氣,才有祛除扶正的良好開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