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張口大吃大喝,會場上脫稿啞口無言。”針對一些領導干部作風上的不良表現,有網友直言,干部作風怎樣,看看他的一張嘴就知道。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下決心改進文風會風,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率先垂范,以簡朴務實作風開創新局面。
新風之下,領導干部如何管好自己的一張嘴?新華社記者奔走廣東、廣西、福建、江蘇等地,通過採訪基層干部群眾,感受八項規定帶來的變化、思考與期待。
真誠並非“一口悶”
“說心裡話,如果不是為了工作,我一杯酒都不想喝。”江蘇北部某縣一位鎮長感慨。今年36歲的他由於長期喝酒,已經有嚴重的脂肪肝和胃病。
中央三令五申,群眾廣為詬病,大吃大喝卻總是屢見不鮮。“主陪三杯副陪三杯”“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些各地所謂的喝酒規矩,將一些干部牢牢地“捆”在酒桌旁。負責接待的怕喝少了客人不盡興,客人擔心不“入鄉隨俗”會惹得主人不高興。
江蘇某市級機關辦公室副主任直言,不僅老百姓對官員吃喝反感,很多干部對接待中的吃喝也很頭疼,既傷身費時,又造成浪費。但在平時的接待中,又不得不如此。
處於基層的干部說自己很無奈,不敢怠慢、得罪上級,而被接待的領導也感到身不由己。那麼治理吃喝“頑疾”的關鍵在哪裡?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認為,還是在於上級領導帶頭以身作則、嚴於律己,這樣才能剎住吃喝風。
廣東佛山一名公務員告訴記者,八項規定讓他有了“減負”的感覺。“以前別人請吃飯總覺得不好推辭。今年應酬明顯少了,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看看書,陪陪家人,不像以前那麼累了。”
真干實事開會才能丟開“一張紙”
廣東省佛山市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少浩說,領導干部的個人價值,就體現在為老百姓做實事,如果你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思考、很了解,開會發言就不需要拿著講話稿照本宣科。
記者通過採訪多地基層干部了解到,開會時“台上的領導照著講話稿念、台下的參會者照著講話稿看”的做法,不僅浪費時間,使會議流於形式,更使會議失去了“群策群力,凝聚共識”的作用。
福建省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郗永勤認為,會議過多、講話稿內容空洞,都是形式主義的表現。盡管我們不能對講話稿一棍子打死,但中央提出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就是“倒逼”領導干部有思考,干實事,不搞形式主義,不走過場。
“不管是開短會還是脫稿發言,最終目的都是為提高開會的實效。”廣西南寧的一位機關干部說,隻要發言有實際內容,能夠反映真實情況,提出的建議有針對性,就能夠受到大家的歡迎。
讓體制機制保証轉變作風不成“一陣風”
歲末年初,本來是紅地毯的銷售旺季。但廣西桂林的一位地毯經銷商唐先生卻發現,最近三個星期,他一米紅地毯也沒賣出去。
“去年12月以來的紅地毯銷售是最近10年來最為‘慘淡’的一次。”唐先生說,雖然政府部門的作風新規可能讓他少賺了錢,“但作為老百姓,如果真能堅持下去,我還是要豎起大拇指”。
記者在基層走訪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從輕車簡從、開會不念稿子,到要求少講客套話,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簡朴務實的作風,對一些地方的黨政部門產生了積極影響。
江蘇某市一位機關辦公室副主任告訴記者,八項規定很好,關鍵還在落實。“改進干部作風,要防止各地執行起來走樣、變形。一是需要領導干部帶頭執行,倡導新風,上行下效﹔二是要加強社會各界監督,形成輿論震懾。對於嚴重違反八項規定的,紀檢部門應追究相關責任,尤其是領導的責任。”
謝春濤認為,讓轉變作風不成為“一陣風”,離不開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要通過改革建立一種新機制,使干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不敢庸懶散奢。(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記者黃小希、凌軍輝、孟昭麗、毛一竹、何豐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