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郊農村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大量土地被征用,數額巨大的國家征用土地補償款流向農村,使一些“村官”有了“一夜暴富”的機會。在農村征地過程中土地補償款領域,“村官”利用職務犯罪現象頻頻發生。此類案件多為窩案、串案,有的村委在案發后甚至全體覆沒。
在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案件中,鄭州市航海西路辦事處密垌村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委員、村民組組長4人利用職務便利虛報100多個墳頭,並偽造被賠償村民姓名,騙取38萬余元補償款一案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惠民工程,他們(村干部)卻利用手中權力,套取國家補償款進行私分……”去年4月以來,中原區檢察院控申舉報中心陸續接到群眾舉報信,稱密垌村第一村民小組組長張震,以虛報地面附屬物的方式,騙取南水北調工程征地補償款。
舉報信頻繁出現,但舉報人屬於匿名舉報無從聯系,而舉報內容也只是泛泛一說,沒有具體可查的線索,如果貿然追查,有可能會冤枉好人。但面對這些舉報信,控申科的辦案人員分析后認為,這裡面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犯罪行為。隨即,辦案人員向院領導做了請示,很快得到可以進行前期証據排查的批准。
經過前期摸排,辦案人員發現該案很可能是涉及整個村委班子的窩案。時任村黨支部委員王彥林、村黨支部書記吳合聚、村委會主任徐增立3人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在密垌村輪流“坐庄”,這屆你當村支書,下屆換他……而且無論誰“坐庄”,其他人都全力配合其工作,為其排除“障礙”。在掌握相關証據后,今年8月29日辦案人員將徐增立、王彥林及張震3人抓獲。吳合聚卻聞風逃離。“典型的做賊心虛。”辦案人員發現吳合聚逃離了,知道這個案子肯定可以查下去了。
辦案人員隨后趕到密垌村進行法治宣傳,並借此機會通過吳合聚的親屬向吳合聚傳遞應該主動自首的信號,果然沒多久就起了效果。9月3日,吳合聚在妻子的陪同下出現在了中原區檢察院。
依據檢方掌握的証據,辦案人員對四人的詢問直指南水北調的補償款。為何密垌村多出100多個墳頭的補償款?這些墳頭的主人為何不在村裡的花名冊中?這些補償款去了哪裡?
在前期詢問中,王彥林等人一口咬定,雖然多領了100多個墳頭的補償款,但他們一直沒動過,而是把這筆錢存著,用來給村民發福利。幾人的統一口徑,引起了辦案人員的注意。辦案人員決定以負責保管這筆錢的王彥林為突破口對其進行突審。最終,王彥林交代了伙同吳合聚等人貪污南水北調工程墳墓補償款一事。
據王彥林等人供述,2004年,南水北調工程准備施工,需征用部分密垌村的土地,密垌村第一小組的菜田、機井、墳頭、果樹等附屬物需要遷移。在協助中原區政府相關部門做地面附屬物清查時,由於墳頭所處位置不好測量,吳合聚就“估出”了200多個墳頭上報。
2009年年底,南水北調工程指揮部會同航海西路街道辦事處,對密垌村第一村民小組進行地面附屬物復查。徐增立、吳合聚作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指揮部成員,和村民一組組長張震一起,協助復查工作。
吳合聚等人經查發現,2004年多報了100多個墳頭,可能會多補償幾十萬元。4人商量后一致決定,仍以200多個墳頭數上報,將這筆錢冒領后私分。由於領取補償款需要相關村民的簽字清單,張震就偽造了一份補償款發放名單,除真實領取補償款的村民外,剩下的百余戶姓名都由張震一手編造,而后張震4人在發放表上變換不同筆跡簽字,並換著指頭一個個按上手印。
2010年10月,王彥林將補償款發放表交至鄭州市中原區航海西路辦事處,領走55萬余元的墳墓補償款。
張震將其中16萬余元發放給相關村民后,4人商量從剩余的38.65萬元中,先拿出24萬元均分。每人少分5000元,湊筆錢用來打點今后負責附屬物復查的人。經吳合聚提議,4人湊出2萬元“打點費”后,各拿走5.5萬元。2012年2月,王彥林得知,有群眾舉報他們騙領國家補償款,遂召集吳合聚3人一起商量對策。4人決定把錢退回,先由吳合聚保管,並訂立攻守同盟,如果相關部門過問此事,就咬定這筆錢一直在村裡放著,准備給村民發福利。2012年3月23日,吳合聚將湊齊的38萬余元,存在密垌村賬戶上。
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王彥林四人的如意算盤並未實現,經中原區檢察院偵查取証和審查起訴,該案已於10月16日移送中原區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