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图文:村官缘何变成“肥苍蝇”

武汉查处多起村干贪腐案 有的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

2014年09月04日09:09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图文:村官缘何变成“肥苍蝇”

案例3

硚口区长丰村:

村书记挪用数千万元

【案件回放】

经硚口区纪委调查,长丰街长丰村党委书记汪大权在任职期间,伙同该村会计叶发珍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先后3次挪用公款2850万元,用于汪本人私营企业办理银行续贷手续、支付业务往来单位工程款;于2008年9月挪用1000万公款,用于汪的私营企业购买工程设备。

目前汪大权、叶发珍均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记者走访】

“亿元村”的糊涂账

8月14日,记者来到长丰村。在一片废墟中,记者找到了部分村民。一听说要谈汪大权,10多位村民聚拢过来。

一名村民气愤地说,2011年,年近60岁的汪大权二度走马上任,成为长丰村一把手。当时,大部分村民已失去土地,纷纷在宅基地上建房,出租给汉正街小商户,每年收入丰厚。刚上台时,汪大权拍着胸脯承诺,长丰村村民的房子还可对外出租三年,之后等还建房修好就可搬迁入住。没想到,3个月后,村里出现了几十个小混混,暴力赶走租户,强迫村民在拆迁协议上签字。

村里开大会,汪大权一人发言,其他党员都不许发表意见。据村民回忆,有次,一名老党员大着胆子说:“搞改造,我们支持。但是能不能先把还建房建起来,让百姓有个住处呢?”汪大权一听,拿拐棍朝地上猛戳,大吼道:“这村里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你们谁要是不听我的,把你打死了赔60万了事!”

为了逼村民就范,汪大权动用各类手腕。

那段时间,半夜两三点,村民家窗户一个个被砸破,多户人家门口莫名其妙同时起火;大白天,几十个小混混向村民示威。前年,村民王田宗(化名)与他们发生冲突,小混混用羊镐棒打伤王田宗,鲜血直流。至今,他的手臂上还留着一块深深的疤痕。

据村民说,长丰村土地很多,多年前就因卖地出名,有“亿元村”之称。

曾有人问汪大权:“我们村卖了那么多地,到底有多少钱呢?这钱都是村集体的,也是村民共同财产,我们有权知道。”他竟然回答,村里账目被小偷烧了。

专家剖析

归根结底是权力监管失效

村官贪腐,级别低,涉案金额不小,可谓“苍蝇身子老虎胃”。相关专家表示,村官贪腐归根结底是权力监管失效,必须加强阳光与公开,才能有效预防。

据一名村官介绍,农村财务虽有乡镇农经站、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管,但这两个机构目前基本是“空架子”,作用甚微。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康均心认为,对于村官的内外部监督均较弱,乡镇监督太远,村民监督太软,相互监督更是没谱,几乎都听村支书一人说了算。有的村官为牟取私利方便,根本不想让村民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甚至搞“一言堂”;有的虽然公开了,但公开的内容隔靴挠痒,应付上级检查而已。有些村会计管账又管钱,干部批钱又花钱,为村官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

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重友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牧认为,村官没有官的身份,却行使官的权力,同时又能逃脱官的监管。有的村官甚至认为,即便贪点钱财,也够不上职务犯罪,干脆“捞一把走人”。

郑州大学教授樊红敏说,随着村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村人才流失,逐步衰退,留守的多半为老人、妇女、儿童,不仅无法拿到村官贪腐的证据,更缺乏监管的水平。

此外,康均心提出,在实际情况中,受制于考评体制,纪检监察部门对村一级官员的监督向来较为薄弱,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官有恃无恐。

如何预防“苍蝇腐败”?李牧认为,首先要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例如,山西正在探索村账乡代理模式,并将村里的财务信息都公布在网上,全部晒在阳光下,接受所有老百姓监督。同时,对于村里土地征收、还建房分配等重大决策均要完全公开、公平,不给村官贪腐任何空间。

康均心建议,要想制约村官权力,可尝试由上级党委派驻纪检联络员,纪检部门加强对村级腐败的巡视,建立反腐不应有职务高低之分的制度,定期收集民意,震慑村官,让他们“不敢伸手”。此外,村官一旦上任,村民发现问题后很难罢免,应建立退出机制,一旦有问题,立即“下课”。(文/记者 胡弦 实习生 徐雪轩图/记者 张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