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管方式
只立规矩还不够,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必须及时跟进,否则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可能变成“纸老虎”、“稻草人”。
一年多来,中央纪委不断创新监管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内部监督——
从查办案件这一核心业务开始,着力改进办案流程、规范办案权力。2013年,中央纪委对反映中管干部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规范了分类处置工作,完善和细化了初步核实、立案检查、移送审理、涉案款物清缴等过程管理,从而使办案工作环环制约、管控严密,严防以案谋私。
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中央纪委常委带头递交零持有报告书,全国81万名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职工全部在规定时间内递交零持有报告书。
建立约谈制度。去年以来,王岐山同志带头,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各派驻纪检组组长、各省(区、市)纪委书记,一对一、面对面地传递压力。各省级纪委也相继建立了约谈制度,层层传导,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改进巡视工作方式方法,实行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三个不固定”。这既强化了对巡视人员的监督,也提高了巡视监督的效果。
成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由赵洪祝同志直接分管。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纪委全部设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受理纪检监察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严防“灯下黑”。
加强干部日常管理。严把干部入口关,把监督融入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强化实践锻炼,每年组织领导干部认真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对拟提拔的干部,逐一查阅报告材料,并对干部本人及配偶经商办企业等情况进行核查、处理,对不适合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坚决予以调离。仅今年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就有240多名干部实行了交流,其中局级干部40多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选派400多名委部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到信访室接待群众来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系列创新措施有力促进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中心任务、监督执纪问责,为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提供了组织保障。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去年查办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1.5%。
严惩“害群之马”
“对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王岐山在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严肃查处泄露秘密、以案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一年多来,中央纪委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的“害群之马”坚决查处,绝不允许他们透支纪检监察机关的信用。
5月19日晚,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中央纪委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曹立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前的5月9日晚,该网站发布了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魏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
10天之内,中央纪委先后公布机关内部两名厅局级领导干部落马的消息,一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有评论指出,中央纪委敢于向“自家人”开刀,不仅彰显了“权力自洁”的公正态度,而且体现出杜绝“灯下黑”的坚强决心。可以说,中央纪委此次“清理门户”之举,既匡正了“家风”,也赢得了民心。
对此,网友纷纷点赞。
网友“陈欣”说,中央纪委的这次举动表明了不护短、不偏袒的作风,让人感觉到了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自我净化的决心,说明解决“灯下黑”的问题不是一句空话。
与此同时,地方纪委也严肃查处了一批本地区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相继发布了山西省纪委常务副书记杨森林,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黄继红,海南省检察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郭彪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
7月29日,中央纪委通报了6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罗卫国,北京市纪委机关生活服务中心原副主任杨晓成等6人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央纪委已先后4次共对19起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或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点名道姓公开曝光。
“严肃查处系统内部的害群之马,并且及时将处理情况公之于众,这彰显了中央纪委严惩腐败的坚定决心。”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认为,这一系列举措本身就是一种公开的“宣誓”,既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的底气,也提振了广大民众对反腐败的信心。(王新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