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墨宝”成“遗羞” 落马官员题字该咋处理

2014年08月14日08:12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网事:“墨宝”成“遗羞”,落马官员题字该咋处理

“既辱没了书法,更败坏了风气”

一些官员为什么这么热衷于题词、题字、秀书法?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看来,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惯性,更为重要的是扭曲的“官本位”观念作祟。

竹立家说,书法是封建科举时代官员们的必修课,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大小官员为宣达政念、展示风流而热衷题刻。现在一些官员爱秀书法,一方面是想彰显自己是个“雅官”“儒官”“文化官”;另一方面则是想借此体现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毕竟很多地方并不是一般人就能随便题刻的。

“古代士大夫官员的书法有‘童子功’做基础,并且不乏真正的书法名家,而现在所谓的官员‘书法家’拿起毛笔三五天就敢到处写,周围的人还跟着拍手叫好,这既辱没了书法,更败坏了风气。”竹立家说。

某些落马官员们的书写、题刻热情确实不乏大力吹捧者。记者梳理发现,这些酷爱题刻的落马官员中不少是书法家协会会员,而在胡长清四处挥毫泼墨的时候,某公在《书法报》上这样撰文吹捧:“承柳公权之铁骨,袭颜真卿之浑厚,飘逸灵秀再追‘二王’”;军旅出身的舒展在担任福建省广播影视系统的领导职务后,其书法技艺被称具有大家风范,“政者与文人的雅趣,他都具有”。

一个滑稽的现象是,某官员在位时其“墨宝”往往洛阳纸贵,求者如堵,而一旦褪去权力光环却身价立降,甚至变成了废纸一张。

典型的例子出现在一场特殊的拍卖会上,据红网报道,2011年10月,长沙监狱麓峰监区举行了一场包括郴州原市委书记李大伦、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杨志达等作者在内的书画拍卖会,五件书画作品最终的拍卖价为6400元。

6400元,甚至不到这些落马贪官们的一顿饭钱,而这或许就是他们原本引以为傲、拍马者赞不绝口的“墨宝”的原始成色。

“不题词、题字”背后的作风之变

一些官员之所以喜欢舞文弄墨,除了作秀、炫耀成分,往往还牵涉到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

至死都对“书法家”身份念念不忘的胡长清,不仅曾为某气功大师题赠“气贯长虹、功大无边”的对联,在他收受的巨额贿赂中,也不乏以“润笔费”名义得来的“雅贿”。

除了“润笔费”,更为隐蔽的“雅贿”还隐藏在官员参与的众多采风、出版、题刻活动中。舒展曾将自己精心挑选的百余幅书法作品结集成《舒展军旅书法作品选》出版发行,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部军旅书法作品,至于出版费用和发行去向,却都成了难以公开的秘密。

记者曾经接触过一位长期在北京活动的某“书画院院长”,他时常组织一干离退休官员书画爱好者赴各地采风、题刻、出书,费用基本上由地方买单,几年下来所获颇丰。他说:“地方上要虚名要贴金,老干部们乐得游山玩水还有‘站台费’可拿,各取所需而已。”

竹立家说,官员选择书画作为修身养性的兴趣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官员四处题刻、赠书,不仅劳民伤财,更为腐败行为、不正之风留下了可乘之机,从防微杜渐的角度看,不管是现任还是离退休官员,题词、题字都应该加强规范管理。

事实上,2008年的《国务院工作规则》即规定,“国务院领导同志不为部门和地方的会议活动等发贺信、贺电,不题词”,2012年12月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更是严格了“不题词、题字”的要求。

闽西某山区县一位宣传系统的干部告诉记者,随着“八项规定”的贯彻实施,现在官员通过题刻来彰显“存在感”的风气收敛了很多,“其实官员字再好,也没必要挂在墙上、刻进石头里;书法再好,也不如实事干得好。”(新华网福州8月13日电 “中国网事”记者涂洪长 郭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