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能源系统腐败路径:负责给项目发准生证 安置亲友分杯羹

10个月内,19名能源系统官员和高管先后落马

2014年07月22日07:50   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原标题:能源系统腐败路径:负责给项目发准生证 安置亲友分杯羹

哪个部门更容易产生腐败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知情人士表示,在国家能源局,哪个部门更有权势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部门所管辖的能源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第二,部门负责审批的单个项目的体量,规模越大,部门越热门,就越容易腐败。比如,有的部门负责审批的项目涉及上亿资金,而有的部门负责审批的项目只有几百万、几千万元规模。”

“在能源行业,一个项目动辄数亿,投资巨大,这也使这个行业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比如,很多人在煤炭领域“发大财”了,“魏鹏远在国家发改委时就是在煤炭部门,后来在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在他这个位置上,几千万元,那都不叫钱”。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魏鹏远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当时,在其家中发现上亿元现金,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魏鹏远因此被网民称为“亿元司长”。

据了解,近期落马的许永盛、郝卫平、王骏则都曾与电力项目审批有关。2008年国家能源局成立,许永盛出任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郝卫平任副司长。王骏则早在2001年就担任过国家计委基础司电力处处长,2002年其升任基础司副司长,后来接任电力处处长的是郝卫平。

国家发改委还有“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价格政策”的职责。周大地表示,不排除有一些腐败分子不光是通过批项目,还会在制定政策上进行倾斜,借机敛财。

有业内人士指出,审批权是导致国家能源局出现贪腐现象的主要原因。

对此,周大地并不认同。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国家发改委拥有大型项目核准的权力,而这个权力是正常的,一个项目可不可做,总要有一个部门说了算,不可能所有的项目都要上到国务院讨论。”

周大地认为,集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与过去盲目追求GDP的地方发展模式有关。有大量的重复建设,国家发改委是不愿意批的,但是,“下面的积极性比上面高得多”,市长、省长就一层层找上来,“这样就反而给了国家发改委权力”。“在过去这种有权就想用一用的社会风气下,能源系统和其他领域一样出现了一些权力寻租、受贿、索贿的现象”,“如今,国家下力度反腐,将重点就放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放在一些关键部门身上,放在牵扯投资巨大的领域上”。

在项目中安置亲友分杯羹,是能源领域权力寻租的常见手段

一位熟悉项目审批的人士表示,“做项目的人最清楚,要拿下一个项目,第一个要攻克的就是发改委,在实际审批中,发改委是第一个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如果发改委不同意,其他部门基本上很难通过。”“一旦发改委通过了这个项目,其他部门的环节也就基本上通了,因为,官场有这样的潜规则,正常情况下,有几个人同意的文件,其他人不太好反对。”

“现官不如现管,因此,国家能源局的具体部门就有了较强的操作空间”。上述熟悉项目审批的人士表示,“在项目上报国家能源局之前,要先找司局的一、二把手去吃饭等。这种交际活动必不可少,目的是探探他们的口风,如果他们觉得这个项目还可以或者说50%以上能做,只要这个信息透露出来,跑项目的就会开始公关这些领导,投其所好,或让他们的亲属或让他们的亲属或朋友参与项目,分一杯羹。”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信息显示:国家发改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刘铁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及其亲属收受巨额钱物;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收受礼金礼品。

上述人士表示,在项目中安置亲属、朋友分一杯羹,这种方式是能源领域权力寻租最常见的手段,与直接行贿受贿相比,“这种方式的风险要小一点”。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5月份国家能源局出事儿的4名官员中,据他了解,利用现任职务便利涉嫌受贿的可能只有魏鹏远,其他几个出事的主要原因是在项目中安排家属参与做生意。不过他的这一说法未得到能源局和相关机构的确认。

此外,据上述熟悉项目审批人士介绍,公关领导还分为主动公关和被动公关两种。“提前做工作、打通各个环节,这就是主动公关,一般人都会采取这种方式。尤其是前几年,监管不是那么严格,企业主动公关的特别多。”也有企业按照正常程序递交材料,当项目卡壳时,才去公关,“这个时候公关的人是比较被动的”,“要么负责行政审批的官员开条件,要么你开出的条件足够满足他,才会放行”。“选择哪一种方式要看具体的人,根据这个人具体的性格喜好和他的态度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