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党风为之一变;机关里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政风为之一变;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民风也为之一变……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有余,这些变化,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中央纪委监察部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有力推动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紧跟部署不松劲,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
记者日前围绕各地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推动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进行了连线,敬请关注。
抓重要节点,开展明察暗访
镜头一:
1月1日上午9时,老李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纪委工作人员组成的检查组一起到了铜仁南站谢桥高速公路出口。作为社会监督员,他要履行职责,看看节假日期间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现象。
下车后,老李下意识地抬手遮住了刺眼的阳光,一阵寒风吹乱了他的头发。走到路口,老李认真地看着茫茫车流。“今天这么大的车流量,从中‘认’出公车真不容易!”观察了一会儿,老李对区纪委的工作人员说,“检查车辆过多会耽误旅客行程,影响心情。”
“主要‘盯’价位在10万至25万元的广本、丰田、大众、现代等车辆。”该区纪委工作人员颇有经验,他们告诉老李“窍门”。据介绍,当天,老李他们组共检查车辆66辆,发现公车私用行为2起。
与此同时,社会监督员小张和老陈也没闲着,他们所在的检查二组正在九龙洞风景区忙碌着。
“小张跟我去查车辆,老陈和你们一起去景区售票处和餐馆查看是否存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负责人分配完任务,检查二组便分头行动起来。一天下来,检查二组共发现公车私用行为1起,未发现公款旅游和公款吃喝行为。
“这样的检查在我们这儿已经常态化了。”碧江区纪委潘碧花介绍,他们去年向社会公开选聘了30名社会监督员,每逢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他们就会和区纪委一道进行明察暗访。一年来,该区的社会监督员围绕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开展明察暗访76次。
从元旦春节到全国两会,从五一端午到中秋国庆,再到元旦春节……把重要时间节点连成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形成经常抓、长期抓的良好态势和机制,是从中央到地方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狠抓作风改进的清晰“路线图”。
“前些天,我们又下发了通知,重申‘十条禁令’,狠抓‘两节’期间的有关纪律。”陕西省西安市纪委的袁战鸿说。
湖北省襄阳市的薛梅告诉记者,襄阳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市审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日前也对各部门2013年度津补贴发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吉林省临江市纪委的迟艳萍认为,发禁令、强督查重要,抓住重要节点开展廉政教育也不能忽视,“因为重要节点都是腐败的易发高发期,把这些节点控制住了,就能极大降低腐败发生率。”
“1月4日至8日恰逢龙岩市召开政协和人大会议,会议开得既隆重又节俭。”福建省龙岩市纪委的赖志雄说,如今,每逢重要时间节点,已无需再等待上级发文,抵制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逐渐变成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 |
相关专题 |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