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正在悄然转变,在山东肥城,特色小餐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鲁菜菜馆负责人王女士:这段时间生意一直不错,原来五六个人就去个中档酒店,现在呢到处都在抓节俭,选我们这种小店就餐就是实惠,还不浪费。
消费者理性选择,特色小餐馆的火爆,让中高档酒店似乎有些尴尬,为了弥补业绩上的亏空,酒店也只能选择另辟蹊径。一些酒店推出自制的半成品套餐,受到不少80后年轻人的喜欢。
高档的酒店不仅凭借菜品吸引消费者,就连平时“禁带酒水”的行为也不在做任何要求,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山东富士康至尊酒店董经理告诉我们,现在自上而下抓节俭,迫使的中高档酒店不得转变自己原有的经营方式。
连线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执行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
王琪延:在现实社会当中,高档餐饮业应该占到20%,中档比如说30%,低档的占50%。这个比例是根据收入的状况来决定的,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占20%,相对比较低的肯定依次是30-50%。中国各个地方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南北差异很大的,东、中、西部差异很大,你看东部啊,收入水平较高,相对来讲高档餐饮业会多一些,中部稍微差一点,西部呢,收入水平比较低,相对来讲会低一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高档餐饮业的比重水平相对比较高一点。
王琪延:改革开放30年来,从高档餐饮业的发展速度来看,也是体现经济水平发展的状况。当然,有一种情况,由于公务消费,相对来讲,高档餐饮业开一家火一家,不仅主店开的好,各个分店开的也好。
王琪延:从整体的趋势来看,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加,在外就餐的次数一定会增加。我有一个统计,每周,过去不到一次,那么现在像北京这种情况,有时候能增加到二次,2.5次是平均数。刚才记者调查看到这种冷落的这种情况,是高档餐饮业的一种表现,在那些低档的小餐馆,晚上要是在北京市转一转,那些小胡同,在小摊位,满满的,老百姓喝酒,很舒服,能看到这种繁荣景象。
王琪延:其实中、低档的餐馆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我觉得越来越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