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扶贫款“扶倒”10个扶贫官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特大扶贫系列腐败案的警示

2013年07月30日16:5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扶贫款“扶倒”10个扶贫官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特大扶贫系列腐败案的警示

虚列项目套取扶贫款成惯用伎俩

在检察机关的调查中,各级扶贫“内幕”浮现。拿到好处的工作人员,想办法“圆”扶贫项目运作。具体套路是上级扶贫办确定了下级扶贫办需要上交的金额,下级扶贫办再与乡镇、村干部联系,落实如何套取扶贫款项事宜。

“好处费”都没有出具手续,部分项目以土地整理、农业开发、扶贫等多个方面叠加申报,还有的是通过加大扶贫项目施工量及施工造价等手段进行冒充。

“扶贫款的使用实际上已经严重异化,所谓的‘项目扶贫’多数给了公司老板。”一位业内人士披露说,这个扶贫项目可以给你也可以给他,反正拨款、项目验收都是扶贫办说了算。当然,项目可不是白给的。张某某就是利用扶贫办的项目申报权、审核权、验收权,贪污扶贫款127万多元。

不过,为了遮人耳目,郭某某们也非常重视立“牌坊”。2009年,郭某某召开办公会议,决定与内蒙古草原慕名肉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扶贫种羊繁育基地”,启动资金来自于自治区科技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和市财政配套资金25万元,申报的名目是自治区批复的临河区巴美肉羊繁育推广科技扶贫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内蒙古草原慕名肉业有限公司为扶贫办提供公司财务账号等相关财务往来手续,项目运行管理则由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郭某和孙某某负责,扶贫办财务科长王某某负责财务管理。因为从开始就没安“好心眼儿”,种羊繁育基地运行不到一年就垮了。75万元扶贫款的投入,郭某某、郭某、王某某、孙某某4位扶贫官员各分了5万元。种羊繁育基地关闭,结余的22万元被王某某侵吞,拿到社会上放高利贷。

“无偿划拨”里有多少黑洞?

扶贫款的使用“黑洞”究竟有多大?记者在巴彦淖尔市采访时,多位干部群众表示,他们是从小道消息中得知“扶贫办主任们出事了”。值得关注的是,多数人对“被抓了”而不是“腐败了”表示震惊。言下之意扶贫办的“那点事”不奇怪,“被抓”却难以置信。

“扶贫款再不能无偿划拨。”北京华联律师事务所呼和浩特分所主任赫志认为,扶贫资金被层层克扣,长期没有被举报被查处,主要缘于传统意识的“白拿”思想。他说:“既然是白拿,自身就不敢奢望太高,给一点是一点,一点不给也没办法。正是老百姓这种弱势心理,使得掌握扶贫资金的人以‘施恩’自居。”

我国的扶贫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特别是经过“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等,农村牧区的贫困率显著降低。但是,国家扶贫资金随着财政收入的递增,每年的投放量愈来愈大,仅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贫困地区的综合扶贫投入就达2996亿元。

这些案件的办案人员说,党中央、国务院投这么多钱,本意是惠民生、得民心,但使用不当、管理不善,不仅害了大批干部,还花钱买了骂声。

业内人士指出,扶贫款项缺少有效的监督,一级糊弄一级。一些有识之士建议,我国的扶贫资金使用应调整方向、取消无偿划拨的形式,农村牧区的扶贫资金使用,还可以通过“贴息贷款”方式贷给有志于农村产业化、科技化发展的大学生。这样,既解决就业问题,也能有效缓解城市社会矛盾,更能促进城乡新型产业发展。(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30日电 记者汤计、张丽娜)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