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软实力评估体系的内容构成
一是廉政文化的凝聚力。凝聚力是文化的基本功能。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强大政治向心力和社会凝聚力。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在当代利益日益分化、多元的大背景下,各级党组织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在预防权力机关滥用公权力的同时,不断增强社会各群体对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实现社会各阶层的整合,形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和谐新局面。此项可以通过活动参与度、传统传承度、环境成熟度、政治和谐度等四个指标予以体现。
二是廉政文化的导向力。廉政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廉政思想的基础上,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灵魂,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吸纳当代世界的廉政思想,引导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秉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此项通过制度执行度、干部表率度、腐败容忍度、自主创作度等四个指标予以体现。
三是廉政文化的传播力。一方面立足于本地,发掘、弘扬和培育当地的廉政文化资源,有效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渗透、同化,借鉴吸收人类廉政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廉政文化系统又应该是开放的,地方廉政文化中包含的普遍价值,对其他地方的廉政建设能够产生影响力和感召力。此项通过教育受众率、设施配备率、制度普及率、宣传保障率等四个指标予以体现。
四是廉政文化的创新力。一种文化要承载推动发展的重任,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及时创新。因此,廉政文化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更新,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通过工作载体及传播手段的创新,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促使先进的廉政文化理念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此项通过创新能力、实践推进能力、科技引入能力、体系完善能力等四个方面表现。
五是廉政文化的实现力。廉政文化的概念源自党风廉政建设,最初针对的也是现实中的廉政问题。因此人们对廉政文化的评价首先要看其是否有助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最关注的当然是其能不能解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效。此项通过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率,干部选拔任用透明度,党员干部被举报查处和行风被投诉数目的年增减率,群众测评的满意率和对廉政建设的信心变化等绩效指标;刑事案件发案数目和发案率,以及群体性事件的年增减率,年信访数量、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减率等扩展效益指标表现。
廉政文化软实力评估方法
首先,需要厘定被评估的对象及范围。当前廉政文化“六进”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由此,被评估的范围应该囊括所有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单位及领域,其对象也应该是廉政文化“六进”工作联系点、示范点,重点在示范点中予以探索性评估,随后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案,并在其他各层级中予以推广。
其次,需要编制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即“量表测评法”和“反向测评法”相结合。“量表测评法”是指依据指标体系来编制评估量表,被评估对象可以对照表内标准逐条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需全面并能够突出重点,而量表编制则应力避直观化、简单化的倾向,应多设计间接性问题,以增强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反向测评法”是指打破正面测评的思维定势,运用逆向思维方式从反面进行评价。其特点是有针对性、有指向性地突出存在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被测评对象的缺点和日常不易发现的问题。
再次,应引入第三方调查的模式。数据搜集者的中立性是保证数据不偏差、结果不走样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必要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这样,既可以将可能受到的情感、偏好等人为因素降到最低值,也因受委托的第三方具有专业和科学的信息采集方式及数据统计模块,使整个评估更加规范、更具可信度。
最后,需要科学有效地运用评估结果。评估结果的运用需要体现科学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用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分析,在反腐倡廉建设大背景下提出可供践行的模块,结合历史和当下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有机融合、有序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