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重庆潼南:“三字诀”优化政治生态

童季轩
2013年05月21日14:1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当官的专程上门为我们服务,我老太婆活了66岁,还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前不久,笔者在重庆市潼南县桂林街道见到了刚从手术中康复的黎女士。安下心静养,黎女士的脸色好了许多。

2012年下半年,黎女士因心脏病发入院。一次手术在所难免,面对高额手术费用,黎女士作出了抵押房屋贷款支付治疗费用的决定。然而由于行动不便,房屋抵押登记手续一直无法办理。黎女士心急火燎,只好打电话向县国土房管局房地产交易中心求助。

  交易中心接到电话后,立即启动了上门服务程序。中心工作人员王小华第一时间赶赴医院。询问有关事项、了解当事人意愿、查看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法律法规……手续顺利办妥,黎女士在银行的65万元抵押贷款也办了下来。

  这样的服务让黎女士及在场的医务人员赞叹。截至今年4月,该交易中心各窗口人员利用下班时间或节假日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共上门办理行政审批、登记事项130余件。

  “让态度升温、让速度提升、让制度生根,建设良性政治生态环境。”2012年以来,潼南县下大力气、出狠招,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念出“三字诀”,力求以作风转变推动当地政治生态不断优化。

  “震”字诀——威慑于“人”,改变“萎靡不振”的庸懒之风
  
  3月27日下午3时,潼南县领导干部大会在县行政中心礼堂召开。会议开始前播放的一则视频短片,让原本略微嘈杂的会场突然间静了下来。

  短片中,有人正专注于网络游戏或电影剧集,有人正蒙头大睡,还有单位下午4点就已“人去楼空”……

  “新胜镇社保所工作人员许某上班时间打游戏,太安镇城管办工作人员刘某上班时间睡觉……当事人和单位相关责任人必须作出深刻检查!”安静的会场,潼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胡显键的点名批评振聋发聩。

  会议结束后,全县12个单位的32名党员干部被通报批评并受到相应处理,其中,书面检查19人、诫勉谈话11人、免职2人。

  “视频内容都是纪律暗访督查行动的现场见闻。”胡显键告诉笔者,今年1月开始,潼南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纪律暗访督查行动,为避免行动受到干扰,相关人员全部临时抽调,行动开始前15分钟通知集合,全程关闭手机。行动先暗访拍摄再明查核实,对拍摄和查到的违纪情况要求当事人或相关负责人当场核对签字。督查情况当天总结,暗访视频当天封存并按季度向社会曝光。

  “纪律督查只是一种‘抽查式’监督,要使每颗‘螺丝钉’更好地守其岗、尽其职,还必须发挥群众常态化监督的作用。”潼南县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室主任张小兵表示。

  万人评议活动因此成了潼南县转变作风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在群众可随时登录万人评议网络系统,对具体单位、科室负责人或窗口工作人员评分。”与群众“亲密接触”的县行政服务中心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晏感触颇深,“开展群众评议监督以来,明显感觉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要求高了。”

  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潼南县今年2月集中开展的一次万人评议活动共收到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97824条。并且,条条有下文。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对群众评价较差的4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共20人进行了诫勉谈话,排名靠后且得分在80分以下的5位科(所、站)长被调离原岗位,排在末位的县医院负责人被免职。

  “我们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归纳分析后,制定了治理对策和整顿方案,形成了对党员干部强有力的威慑。”张小兵剖析。

  纪律督查和社会评议“敲山震虎”,潼南县各级党员干部感受到了时刻高悬的“利剑”。

  “现在到机关部门办事,随时都有工作人员接待。窗口那些小姑娘给我讲解政策的时候,轻言细语,笑眯眯的,比自家闺女还有耐心!”一位正在花岩镇财税综合服务大厅办事的大姐告诉笔者。

  “实”字诀——提振于“事”,破除“踏石无痕”的事业观
  
  纪律督查和社会评议虽然能有效防止干部不干事、干坏事,但并不意味着就能直接引导干部快干事、干好事、干成事。如何避免作风转变出现“单打一”、“空对空”、与工作推进“两张皮”的情况,是摆在潼南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要把执行力明显提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作为检验作风转变成果的标准。”潼南县县委书记辛国荣在作风转变活动推进会上强调。

  将实实在在的工作推进和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干部作风和执行力的标准,“三书一表”成了潼南县破除“踏石无痕”事业观的重要抓手。

  “‘三书’指的是各级各部门与县政府签订的《重点工作落实责任书》、向社会公开的《工作计划书》、向群众作出的《优质服务承诺书》和每月向县政府上报的《重点工作推进进度表》。”张小兵介绍,“‘三书一表’将全县356项重点工作层层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并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通过制订计划、倒排工期、责任倒逼和按月汇报,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只唱不做”、“空头承诺”、“务虚应付”等现象,2012年底,潼南县专门成立5个由县委常委任组长的督查组,按照各单位每月上报的计划和进度,通过分析数据、听取汇报、现场走访和深入群众等方式,开展检查。

  “按照《工作计划书》,去年12月安置房建设就该动工,为什么到现在连一根地桩都没打?”2月23日,担任督查一组组长的县委副书记王万洪到梓潼街道凉风垭毛家院子安置房施工现场检查。

  “王书记,我家老房子被拆了快两年了,为什么安置房还不动工?”“我们那一片区的2700多套安置房,到现在只有160套办理了产权证,要拖到什么时候啊?”附近的群众围了过来。

  通过现场走访和实地调查,督查一组发现,新城管委会承担的4项县级重点工作有3项推进落实情况较差——部分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拆迁安置房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安置房产权证办理进度严重滞后。工作推进落实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新城管委会相关人员存在畏难情绪,作风不实、执行力不够。

  最终,新城管委会主要领导丁某与另一位工作推进不力的街道办事处主任宋某被就地免职。

  作风转变的劲风之下,潼南县今年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8.8亿元、1.94亿元,同比增长67.9%和47.8%,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同时,一批重点工程启动,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稳”字诀——落脚于“制”,建设“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
  
  “县里作风转变系列活动虽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良好的势头能否保持下去,我很担心。”正在行政中心广场上晨练的刘先生坦言。

  “干部如石、事业如山、制度如风,没有好的‘风气’,坚石也会‘风化’,高山也会‘崩塌’。改变作风积弊就像挤压弹簧,没有制度砝码保持适度的压力,稍有懈怠,弹簧就会反弹得更高。”对转变作风,潼南县做好了“持久战”的充分准备。

  今年以来,该县陆续出台了《重点工作考核制度》、《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县委实施意见评分细则》、《机关纪律督查制度》及《万人评议考核评分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建立转作风的长效机制。

  据悉,目前,纪律暗访督查已逐步确定为按月检查、按季通报;万人评议网络平台则随时开放,每年集中评议2次;工作推进也是年初上报计划,每月公开进度,每季度督查1次,年终进行目标考核。

  “现在潼南晚间新闻经常播出纪律暗访督查行动的视频,各广场的LED显示屏上也会滚动播出县里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在潼南县人民小学任职的奚女士告诉笔者。

  今年3月,潼南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又建立了监督干部作风的“四诊”工作制:搭台“接诊”,在场镇设置流动工作站接受群众现场举报;登门“问诊”,发放社区监督联系卡,收集辖区内领导干部的表现情况;适时“巡诊”,召开干部家属座谈会、开展“廉内助”活动;定期“会诊”,每半年召开一次干部监督联席会。

  “几天前,小区里有人让我填了一份调查问卷,我一看,原来是关于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家住桂林街道莲花社区的陈先生回忆,“问卷非常细,包括党员干部是否孝敬父母、有无打牌赌博等不良嗜好、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现象,等等。”

  “这些调查结果都将记入干部‘廉情电子档案’。”县纪委党风室主任王强透露,该县已开展“四诊”活动52次,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85条、函询干部17次、查实违纪行为3起,变被动为主动,对干部进行了有效监督。

  中央党校政研部政治学教研室主任刘学军认为,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潼南县从 “人”、“事”、“制”三要素入手,紧扣“震”、“实”、“稳”的“三字诀”,着力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执行力、优化政治生态,不失为一次积极探索。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