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后,510办公室的灯再也没亮至深夜。这让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院保安郑仁功有点不习惯。
“他办公室的灯晚上总是亮到最后,我每天都要上楼催他关灯。”郑仁功说。
郑仁功口中的“他”,是江夏区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韩志刚。2013年春节前,他连续5天为110名农民工讨到了工钱。农民工们领到钱回家过年,韩志刚却在大年初一、41岁生日那天突发脑溢血离世。
得知韩志刚的事迹后,武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胡曙光评价他忠于职守,勤勉奉献,公正执法爱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深刻内涵,树立了新时期法官的崇高形象,并要求全市政法干警学习他的精神。
庭审前的集体默哀致敬
3月12日上午,江夏区法院一间正在开庭的法庭内静悄悄。参与庭审的全体人员均起立默哀。
这一特殊的“庭审程序”,由原告代理律师提出。默哀的对象,是原案件承办法官韩志刚。
当天,主审法官是葛增来。她说,110名农民工工资拖欠,根子在远煌建筑公司与侨亚公司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
2007年,远煌与侨亚公司签订了一份老年公寓工程承包合同。2012年4月,因决算价格有分歧,双方工程款不能及时结算。11月,远煌公司起诉至法院。
工程款没到位,远煌雇请的来自安徽、四川、贵州等地的农民工就拿不到钱回家过年。农民工多次到侨亚公司讨说法。为救急,远煌公司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侨亚公司的四个银行账户被封。
“先予执行,中间还要转法院财政,农民工年前一定拿不到钱。老韩就找双方协调。”江夏区法院民二庭庭长李世民回忆说,从2月5日(腊月二十五)起,韩志刚就没停歇过。
在韩志刚主持调解下,两家公司达成共识:先支付无争议的80万元。他又带着双方签调解协议、跑银行,赶在年前把钱送到农民工手中。
感动于韩志刚的真情付出,3月6日,远煌公司项目经理熊义明带了一面锦旗要送给他,没想到在法院大门口碰上了前来致谢的“对手”侨亚公司代理人吴桢。当听到韩志刚去世的消息后,两人都呆住了。
“首次与韩法官打交道,我能感觉到他顾全大局崇尚法治的精神,作为法律职业人我由衷敬重。所以案子开庭时,我建议法庭为他默哀。”远煌公司代理律师说。
“蹲守送达”为审理做铺垫
与韩志刚共事9年,江夏区法院副院长陈宗斌眼里的“老韩”有些“憨直”——为了办案他四处奔走,一遍遍当面送达文书、一尺尺丈量取证。
至今,陈宗斌还记得老韩最后一次当面送达的“坚持”。2月4日,韩志刚要把民事立案通知书送给正在武昌监狱服刑的王文(化名)。
几年前,王文在江夏开发房产,预收了周边高校90多名教师754万余元购房款。后因涉嫌虚假宣传和非法经营,王文被法院判刑8年。购房无望,老师们四处信访,后起诉到法院。
韩志刚坚持要当面送达法律文书。第一次赶到监狱,他错过了规定的接待时间;第二次,路途太远,加上路堵,还是错过了;第三次,终于见到了王文。
“我问他为啥不把文书交给监狱狱政处。他说,当面送达还能与王文聊聊,希望争取他能自动履行。”陈宗斌说,韩志刚经常采取“蹲守送达”,目的是为案件后续审理做好铺垫。
在案件当事人程康民看来,韩志刚的“憨直”还表现在他的取证上。程康民与他人因租店铺问题起了纠纷,“憨法官”不仅请了水电工、空调工等“专业人士”,还亲自对照规划和房管部门的档案,拿着尺子一米米丈量商铺面积。证据面前,纠纷各方都心服口服。
“公正,就是韩法官一步步走、一尺尺量出来的。”程康民说。
22年法官生涯无一错案
走进韩志刚生前的办公室,放在电脑键盘旁的两份剪报吸引了《法制日报》记者:一份是报纸刊登法院公告常用统一格式,一份是《两地判决“打架”,赔偿金额相差数十万元断臂农民工维权难》的案件报道。
“论学历、天资,他没有很大优势,恰是有了股‘憨’劲儿,用勤奋补上短板成了庭里的‘法律通’。”江夏区法院院长叶伟平说,剪报学习是韩志刚的“必修课”之一。
在庭长李世民的印象里,接手一个疑难民商事案件,韩志刚会从网络上找相似案例、翻法条找依据、从最高法院发布的案例中寻找参考点。“这些都是一些法官不愿用的耗时费力‘笨办法’,却成为老韩提升判决质量的基石。”他说。
江夏区法院的初步统计显示,22年法官生涯,韩志刚共审理2000多件案子,无错案、无涉诉信访案件。2012年,他连续第三年蝉联武汉市法院系统的办案标兵。
武汉市中院院长王晨对韩志刚的事迹如数家珍。“2000余件案子居然没有一件‘扯皮’,相反多是原、被告同时上门送锦旗。”他说,韩志刚为百姓跑腿,让百姓理解并接受判决,令法律因实施而威严,这种不辞辛苦为公正奔跑的精神最值得法官们学习。(记者胡新桥 见习记者刘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