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凡是权力运行的领域,都要有制度、有规范,让权力只能用来为公,不能谋私。”李克强说。
三要管好钱财。“要管好财政的资金、公共的资产,筑牢预算约束力的防线,这是建设廉洁政府的一个关键环节。”李克强说。
李克强强调,财政资金、公共资产都是纳税人的钱,“任何人都没有贪污浪费的权力”。
“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约束管控机制。”李克强指出,要改革预算制度,深化税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等,以形成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四要政务公开。“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特征,也是最有效的防腐剂。”李克强指出,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这是廉洁政府建设的重要保障。
李克强表示,现在社会透明度很高,有些信息如不及时公开,社会上就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产生负面影响。“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主动及时地公开,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
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如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李克强指出,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我们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不能等到社会上反映强烈了才去应对,去公开。”
近年来,中国向社会公开中央财政行政经费总额和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支出的有关情况,受到社会关注。李克强表示,这件事情人民群众有期待,还要继续做下去,许多指标还要继续细化。
不过他强调:“公开的形式要通俗,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知道政府的钱是怎么花的,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五要勤俭从政。“这是廉政建设必须做的事。”李克强强调,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政府就必须过紧日子,政府不能也不应与民争利,各级政府都要学会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把有限的资金花在民生领域等“刀刃”上。
这时,李克强再次重申了“约法三章”: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等只减不增。
“这是我们取信于民,造福与民,而向全社会做的承诺!”李克强说,中央政府要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
“古人还有话说:‘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这时,李克强主动提及一些地方盲目修建楼堂馆所的现象。
“我们千万要改变这种观念,政府的权威绝不是靠办公楼的威严来树立的,是靠为人民、为民众真心实意办事,来取得的。”言及此,李克强提高了声音。
“总之,转变政风要从一件一件具体的事情抓起,要针对每一件事情立规矩,并严格执行。”李克强说。
六要依法促廉。“建设廉洁政府必须靠法治政府,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这是廉洁政府建设的根本保障。”最后,具有深厚法学背景的李克强再次强调法治在廉洁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他说,法治是我们国家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必须大于权,绝不允许权大于法。权力必须由法律来规范,并加以限制,才不会被滥用。
“要对宪法和法律有敬畏之心,把宪法和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李克强指出,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出法定的权限。
“法律的约束应当体现在我们的一切工作中,就像‘影子’一样,时时跟随着我们。”李克强说。(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 郭金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