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反腐倡廉

崤函大地扬清风—— 来自三门峡市党风廉政建设的报道

2012年12月31日10:14   来源:河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用人“导”廉

  “廉洁从政、公道用人”,用人导向是方向,是标杆。

  王玺光是交通系统的一名无党派干部。他爱岗敬业,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为“大交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他被提拔为市交通局副局长,“不公关,不跑要,没想到能得到提拔重用。”王玺光非常感慨。

  不让勤政廉政的老实干部“吃亏”,成为三门峡市选人用人环境风清气正的生动体现。

  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导向,向“跑官”“要官”者亮起“红灯”,让权力寻租失去“市场”,倡导正气,树立新风,群众满意,干部气顺。一批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在推进“四大一高”(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中作出突出贡献、长期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干部,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在换届和干部调整中被提拔重用。

  正确的用人导向,“导”出一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

  2010年,三门峡市选派363名机关干部到基础差、发展慢、问题多的村担任为期三年的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这本来是个“苦差事”,但出乎意料的是,全市竟然有2300多名机关干部主动报名要求到条件差的农村去工作。

  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吴文峡担任卢氏县东明镇火炎村第一书记后,探索并实践信访工作“五步工作法”,带领村三委争取资金211.7万元为村民办实事。2012年10月,吴文峡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像他一样,全市目前已有28名第一书记被提拔。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不经意间,这句话竟然成了三门峡市党员干部的“流行语”。

  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门峡在全省规模经济竞争力排名由2008年前的10多位上升为当前的第五位,人均GDP超过7500美元,达到东部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实施“四大一高”战略,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近期谋划的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制度“保”廉

  腐败问题重在治本,治本重在机制制度建设。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吴云说:“要通过健全完善机制制度,努力消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三门峡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制度,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破解反腐倡廉难题。

  在全省首家实施“大纪检组”派驻统管模式。撤销原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成立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覆盖市直71个单位,形成了市纪委管面、派出机构管片、单位管点的纪检监察工作网络。“大纪检组”全程参与被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现“人财物”与被监管单位彻底分离,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更加主动。2012年12月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纪检监察机关改革与创新理论研讨会上,全国知名廉政研究专家对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大胆创新、大胆实践”。

  在全省率先把村纪检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三组合一”,在各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强化对农村民主决策和执行情况、村级财务管理、热点问题监督和村干部日常监督。渑池县南村乡南洼村采购滴灌设备,十几天后运来的却不是原定企业的产品。村务监督委员要求施工队重新采购原定企业产品,挽回经济损失3万元。作为该市推进农村民主监督体制改革试点,渑池县荣获首届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

  在全省较早成立预防腐败局,深化预防监督,构建具有三门峡特色的“大预防”工作格局。在省辖市中率先开展工商界“反对贿赂 公平竞争”联盟活动,拓展社会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并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

  崤函清风扑面来,三门峡党风廉政建设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③9

(责编:方蕊娟、姚奕)


相关专题
·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