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 “释放者”
10月26日,张家港市总投资767亿元的13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和现代化服务业等,投资总量和项目质量均创历史新高。“纪检监察机关对重大科技项目及配套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实施强有力的督查,加快了我们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步伐。”该市科技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先后出台《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对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成立“绩效管理监察室”,每年对重点投资项目、区(镇)主要量化指标、重点难点民生问题、作风效能突出问题等实行“挂牌督办”,建立督查通报、结果倒逼、集约考核等机制,保障经济发展从量化扩张向质态提升转变。今年以来,围绕现代化指标要求,该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以严格的督查,确保全市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机关作风不断优化,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9月9日,第7期《全市各区镇关键指标绩效评估报告》如期下发。市绩效办从推进程度、同比进度和完成情况等三个方面,采用完成量与年度目标差距、增幅与增量、完成进度与基准时序超(脱)幅点对比展示的形式,对全市各区(镇)前8个月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置房年内竣工面积等14项17个关键指标进行绩效评估,评估报告在张家港日报、电视台、电台、市门户网站“四大展示平台”公开发布,以此促使各区(镇)进一步明确任务,查找差距,落实措施。此外,该市还在基层设置9个观测站,在有关企业、行政村和社区设置50个观测点,在全市各阶层选聘90名观察员,形成上下联动、全面监控的考评网络。
数据显示,该市现代化指标测评综合得分86分,在先后3次“现代化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均在75%以上。
生态家园的 “守护者”
张家港保税区暨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门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牌子赫然醒目。
这里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可以说是严格到了极致。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通过地下管道,几十家化工企业的污水全部集中于一个污水处理厂,借助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待中水回用项目全部完工后,整个保税区将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生态保护硬指标。
面对自然禀赋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现状,张家港市坚持把生态优先贯穿于党委政府决策、管理和执行的各个环节。纪检监察机关则提前介入、全程跟进,督促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综合决策机制、多元投入机制、科学考核机制,建立起环境保护“一把手”亲自抓、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评先创优环保“一票否决”等制度。
据统计,该市通过强化“绿色行政”,不断提高企业环保准入门槛,先后否决或劝阻的项目近600个;严格落实环保倒逼机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59家,关停水泥企业4家,对涉铅企业和砖瓦窑全部关停;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批量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建成投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经测算,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量27吨。
今年6月,张家港市荣获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