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傳承——我親歷的中央紀委故事》選摘

一生省吃儉用 中紀委老干部田兆基去世將畢生積蓄捐獻家鄉

2019年08月22日08: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近日,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連載了由中國方正出版社會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離退休干部局組織編寫的《傳承——我親歷的中央紀委故事》一書。本書以口述實錄方式記錄中央紀委恢復重建以來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節點、重要工作及其背后的故事,追憶陳雲、鄧穎超、黃克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紀檢人的崇高風范,回顧重要黨內法規出台經歷,講述端正黨風、查處大要案、受理信訪舉報等工作中的故事。為全黨全社會了解反腐敗歷程和紀檢監察工作提供了全新視角和豐富資料,也為紀檢監察系統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了學習參考。>>>詳細


田兆基:和老伴商定將10萬元存款捐贈家鄉

田兆基(中央紀委原二室副主任),男,漢族,1928年10月生,陝西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6月離休。2017年5月去世。

“和老伴商定將10萬元存款捐贈家鄉……”

這是田兆基同志2017年3月30日在他的遺囑中交代的。我們是在訪談老同志過程中,偶然聽到了田老的一些事情,深受感動,覺得應該繼續探尋這位老人的世界,留下點什麼,以告慰這位為黨為民奉獻了全部的老人。我們聯系了田老的家屬,訪談了曾與田老同事過的王再華同志、與田老熟識的朱義和同志,聽他們講述田老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撿廢品補貼家用的離休干部家屬

北京初冬的清晨,寒風蕭瑟,夜色朦朧裡,一位步履蹣跚、滿頭白發、衣著破舊的老人,像往常一樣在小區的垃圾桶內翻撿,一陣北風吹過,卷起漫天枯葉,扑打在她的身上、臉上。不知道的,都以為她就是個撿破爛的老太太。誰能想到,她是中央紀委離休干部田兆基的夫人?誰又能想到,中央紀委一位離休的局級干部的家庭生活是這樣的窘迫?

田老早年參加革命,新中國成立后是老監委的干部,中央紀委恢復重建后又回到機關工作。那時候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條件都比較差,田老家可能更困難一些。朱義和回憶說:我去過他家,四口人住一間房子,可以說家徒四壁,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用個煤爐生火做飯。他老伴兒是從農村來的,一直沒有工作,加上兩個孩子,就靠他一個人的工資生活。那會兒工資低,調級對大家都很重要,但調級是有名額限制的,即使是這樣,大家都是互相謙讓,田老也是謙讓,總說讓更困難的同志先調。后來條件有所改善,但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

田老兩口子非常儉朴,他老伴兒特別純朴,特別厚道。每次單位有人上他家去,她端茶倒水后就避開了,不聽公事。我們都知道他老伴兒在小區裡撿一些紙箱子、礦泉水瓶子這種東西,賣廢品貼補生活。田老也沒有覺得這有什麼難堪的,說老伴兒靠雙手勞動,干點兒力所能及的事兒,不丟人。組織上考慮到他生活上比較困難,按照規定要給他一些生活補助。但是他謝絕了,堅決不要,總說不困難,讓把補助給更需要的人。他就是這樣,雖然離休了,但仍然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他寧可自己克服困難,也不願給組織和同志們添一絲麻煩。

“攪團”和帆布提包

朱義和說,田老對物質看得非常淡,他總說自己是農民出身,不能忘本。他生活非常儉朴,一輩子過著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他是陝西人,愛吃棒子面打出的糊糊,叫“攪團”,他家常吃這種飯,我是親眼看到的。再說穿吧,在職的時候,我從沒看見他穿過西裝,也沒見他穿過幾件新衣服,總是非常朴素,有時穿那種老式的中山裝,就算不錯的衣服了。離休后更不講究了,有一次我見他穿了一件呢子大衣外套,我說你這是哪個年代的衣服,誰還穿這衣服?他說是兒子不要的衣服,給他了。另有一次,他穿了一件米黃色的老式風衣來機關開支部書記會,我就說他,田老啊,你現在離休工資也不少了,對自己別這麼苛刻,他說家裡負擔重,自己節儉慣了,再說這歲數了還講究什麼穿呀。

田老一直用著一個很破舊的帆布手提包,我感覺那個手提包弄不好比我歲數還大。因為我1969年下鄉用過這樣的包,即使那時候也算是“老古董”了。他那個包的提手上纏著塑料繩,估計是為了能用得時間長一些,所以看一眼就記住了。后來各方面條件慢慢好了,老同志逢五逢十生日的時候,機關老干局都要派人前去看望祝壽,買點鮮花或者是蛋糕。有一次去看望他,我想起他那個破手提包,就用慰問金給他買了一個普通的包。結果他一再問我多少錢,非要給錢,拽著胳膊不拿錢就不讓走。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就說田老您這包多少年了,我1969年就使過,這包是無價之寶,您就好好留著吧。他聽了只是嘿嘿地笑。

“坐公交車能節省汽油,還能減少空氣污染”

朱義和回憶道,田老這個人總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比方說,他是離休干部,有事用個車我們還是可以保障的,但是他從來不向我們要車。有時候來機關參加活動,自己坐公交車就來了。走的時候,考慮到身體狀況和安全,我們一般都要安排車輛把一些年紀大的、身體不太好的老同志送回去,一輛車順路送幾個。他是離休干部,按理說送送他是應當的,但每次派車送他,他都堅決不讓。每次都說,沒事,我退休了,沒啥正事,慢慢回家就可以了,你們忙,別管我了。再跟他說,他就說我身體還行,我有公交車票,還免費,公交車好,車大,少坐小車,能給國家節約點兒汽油,還能減少點兒空氣污染呢。所以,對田老我是真真切切打心眼裡欽佩。

田老離休后,一直擔任一個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的書記。名義上是支部書記,實際上是為大家服務,很麻煩,很多人都不願意干這個活。但田老非常認真負責,組織開會、學習傳達文件,等等,有板有眼,一絲不苟,而且對大家很謙和。

中央紀委歷任領導都很尊重老同志、很重視老干部工作,見到來機關開會的老同志,都要過去握握手、噓寒問暖。每年春節前還要組織老同志茶話會,中央紀委主要領導同志每次都參加。老干局定期還召開一些會議,征求老同志的意見。但在我印象中,田老從來沒有提出過個人生活方面的要求,反而特別關心黨的建設、國家發展,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包括對機關干部的教育問題,他也很關心。每次開會發言都很認真准備,都是講這些內容。從他的發言裡能聽得出他很注意學習,對黨中央和中央紀委的決策部署很了解。

他沒有什麼嗜好,在家裡,就是寫寫字,自己買筆買紙練正楷字。到后來有時寫一寫詩,歌頌我們的黨,歌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寫完以后,規規矩矩抄好寄給我。從他身上,我真切感受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含義。

去世時將畢生積蓄捐獻家鄉

老同事王再華回憶說,田老2017年去世,有三件事情讓人很感動。第一件事情,他當了多年黨支部書記,有時候哪個老同志生病了,支部書記或支部委員要去看望看望,去的時候買一點兒水果或者牛奶。后來老干局覺得這不合適,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本來就是義務給大家服務的,再自掏腰包去看望病人就太說不過去了。所以就從黨員活動經費中給每個支部一年一點兒錢,由支部書記保管,如果需要的時候就用這個錢買一點兒慰問品。田老去世前交代兒子,“裝在信封裡寫上條子的這1000塊錢是組織的錢,千萬要交給黨組織”。

第二件事,我們知道后非常震驚。為什麼說震驚?他家負擔重、生活困難,他一生非常儉朴,大家有目共睹,但他遺囑裡邊有一條,就是和老伴兒商定,要把他省吃儉用多年積蓄的10萬元錢捐給家鄉的學校!我也在思考,他生活這麼艱苦,10萬元錢對他來說絕對是個天文數字,積蓄這些錢十分不易。但是想想他一貫的作風,我就理解了。

田老家鄉在陝西,對家鄉來說,田老肯定也是個“大官”了,家鄉人民對他肯定也是充滿了期待,盼望他能為改變家鄉的面貌做些事,發揮發揮作用。他生前沒有利用手中權力“關照”過家鄉。但這不代表田老對家鄉沒有感情,他從小離開家鄉投身革命,心中懷的是更大的理想。自古忠孝難兩全,他沒有利用職權為家鄉做事,卻硬是從自己身上、從牙縫裡一點點省出來,在生命的盡頭,表達對家鄉的心意。

第三件事,他囑咐家人,在他去世后,把他的遺體捐獻給國家供醫學研究之用!家屬遵照他的意願,已將他的遺體捐獻首都醫科大學。少小離家,他為黨為國為民默默奉獻了畢生,一生克勤克儉,即使走到生命的盡頭,還要再燃燒一次!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田老就是這樣一個人,一生如此,與他接觸時人們感覺不到他是“離休干部”“局級干部”,他默默無聞,卻像一座大山、一淵深潭,給人一種沉靜的巨力,滌蕩你的心靈,讓人肅然起敬。這可能就是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優秀品格、偉大胸懷、崇高境界的力量。

(摘自《傳承——我親歷的中央紀委故事》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更多推薦


十九大后落馬"老虎"已有11人獲刑 這兩人有"犯罪未遂"情況

十九屆中央第三輪巡視情況反饋看點多 多名“老虎”被提及

中紀委7月份發布80余名官員違紀信息 涉5名中管干部

金融領域再打落一"虎"!國家開發銀行原董事長胡懷邦被查

中央紀委:今年上半年處分省部級干部20人

(責編:扶婧穎、李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