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山西祁縣喬家大院:興商重信義 治家"六不准"

2016年07月06日08:21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山西祁縣喬家大院:興商重信義 治家"六不准"

  山西祁縣喬氏家族

  山西祁縣喬家堡喬氏是清末民初聞名全國的商業家族,是晉商的代表。喬氏家族最早可考的始祖是喬守紀,歷經繁衍生息,傳承至今已歷15世,代表人物有:

  喬貴發:喬氏發跡始祖,幼年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清乾隆初年,“走西口”,靠拉駱駝、當伙計、賣豆腐等,不憚勞苦,創下家業。

  喬致庸(1818-1907):喬貴發的孫子,字仲登,早年飽讀詩書,立志仕途,但兄長早亡,他挑起家業重擔。因儒學功底深厚,治商有方,秉持“首重信,次重義,三為利”的原則,以“戒懶、戒驕、戒貪”的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將其商業和金融字號擴展至平、津、東北,直到長江流域。極盛時期,國內各通都大邑幾乎都有他的字號。

  喬映霞:喬致庸的孫子,字錦堂,為人精明強干,敢作敢為,19歲就從喬致庸手裡接過喬家的家業。他深受祖上熏陶,恪守家規家訓,發展了家業,維護了家族的繁盛。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是晉商喬氏家族的祖宅,由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和花園組成,總佔地面積24000余平方米,現已開發建設成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其中在中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保存完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空中俯視,整座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

  喬家大院為全封閉的城堡式建筑群,三面臨街。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余米,上層有女牆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筑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各個院落門庭挂有楹聯、匾額,內容多為儒學的修身治家警句,亦為家訓,如“慎儉德”“書田歷世”“百年樹人”“為善最樂”“學吃虧”等,既有書香的濃郁,又有藝術的雅致,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喬家家規家訓

  喬家祖居祁縣喬家堡,從喬貴發創家業始,喬家由貧窮農戶發展成富商巨賈,從單身一人繁衍為人口眾多、人才輩出的望族。鼎盛時期,喬氏家族數百人口聚族而居,喬家產業遍布全國,獨領風騷200多年。喬家之所以家興族旺和喬家的家規家訓關系密切。

  喬家家規始立於喬氏發家始祖喬貴發,完善於喬家成就最大者喬致庸,為喬氏族內口口相傳,歷代子孫銘記於心的“六不准”:不准納妾﹔不准賭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

  喬家家訓主要是喬致庸借用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的《朱子家訓》和自古流傳民間的修身格言等,擇其要,作為家訓,如“有補於天地者曰功,有益於世教者曰名﹔有學問曰富,有廉恥曰貴,是謂功名富貴”,告誡子孫勤學養德,行善於世。

  喬家家訓還體現在喬家大院的楹聯、匾額中,諸如:“厥德惟修”、“為善最樂” “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經濟會通守紀律,言詞安定去雕鐫”等,要求家人真誠、厚道、誠信、守規矩,不巧言辭令,蒙混別人。

  有家規的約束,有家訓的教化,喬氏一族形成了優良的家風並傳之后世,影響深遠。

  喬家大院“在中堂”明樓院

  ●視頻腳本

  山西祁縣喬家大院:誠信聚財源 善德興家邦

  位於山西晉中盆地的祁縣,古稱“昭餘”,老街留下了許多票號遺址,這是“大德恆票號”的遺址。100多年前,這座票號是當時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票號之一,它的所有者就是位於縣城東北15公裡喬家堡村的晉商喬氏家族。

  在近代中國經濟史上,晉商馳騁歐亞數千公裡,稱雄商貿數百年,創造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商業盛況。而晉商中的喬家,富甲一方200多年,澤被超過6代,有“晉商翹楚”之稱。

  喬氏家族世代居住的祖屋喬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走進這座佔地萬余平方米的城堡式建筑,200多年的歷史滄桑、歲月風雲扑面而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既驚嘆“北方民居典范”的宏偉氣勢、精巧造型,更思索著喬家為何能白手起家而登頂財富之巔,並且影響深遠?

  家業發達、家族興旺,與家規有關。喬家祖上傳下了六條家規。

  喬家大院導游 渠泓:

  不准納妾﹔不准賭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

  制定家規的起因是喬家的發家人喬貴發看到與他合伙的人有了錢以后吃喝嫖賭而且還抽回老本。

  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前館長 劉立本:

  喬家從這個裡面看出啟示,如果沒有嚴格的家規,你可以很快由富人變成窮人。

  喬家家規簡明不簡單,淺顯不淺薄,每一條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則,都是對富而不糜、貴而不驕,品端行正、家和親睦,謙恭待人的要求。

  喬家“在中堂”后代 喬燕和:

  喬致庸爺爺,他本身就做到了。可以續弦,但不可能是同時存在兩位夫人,甚至還有小妾,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一位先祖奶奶去世以后,喬致庸祖爺爺又續弦一位。

  “六不准”家規雖然隻有24個字,但卻明明白白告訴喬家子孫要正人品立人格,杜絕不良習氣沾身,做純正溫良高尚之人。

  喬致庸是喬貴發的孫子,也是將喬氏家業推向鼎盛之人。他以儒學指導商業經營,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功。同時,儒學也是他的治家之道。他擇儒家名言佳句,題寫成匾額、楹聯,或懸挂或雕刻在喬家大院的各院各房各處﹔並將廣為流傳的《朱子家訓》和古人修身格言等刻在堂屋、門廳和內室的牆上,讓子孫們迎面朗讀,低首默誦,心心念念做人做事的准則,喬家也由此形成了流芳百年的家風。

  家風之一:和為貴,家睦族旺

  喬致庸的堂號“在中堂”和他的名字一樣,取“中庸”、“執兩用中”之意。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喬家以此為基,形成了“和為貴”的家風,講究和諧、平衡。

  喬氏家族后代 喬巧生:

  喬家是大家族,一個堂就是一支,幾十個堂在一起生活,幾乎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妯娌交惡、婆媳不和、子嗣相爭的事。家大業大人口多,哪能事事無縫隙?件件都公平?一個字“和”,不計較,不攀比,不爭斗,大度包容,所以家庭和睦,氏族興旺。

  李鴻章對喬家“和為貴”的家風十分欣賞,賜予喬家這樣一幅楹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期望其他家族也能像喬家一樣“子孫賢、兄弟睦”。

  家風之二:重修德,人正事興

  喬家大院正門影壁的“百壽圖”兩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損人欲以復天理”,下聯是“蓄道德而能文章”,橫批“履和”。意思是當人的欲望與天理沖突時,要抑制人欲順應天理。這正是喬家“重修德”的家風。

  喬家大院導游 渠泓:

  “氣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膽欲大,心欲小,知欲圓,行欲方”﹔“為人作事怪人休深,望人休過,待人要豐,自奉要約”。

  喬家大院顧問 胡育先:

  他們(喬氏子孫)要做到的,最起碼的一點就是修身,而這個修身要怎麼做到呢,就是家庭讓你耳濡目染,讓長輩言傳身教,形成后人的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和禮貌態度。

  喬氏家族“在中堂”后代 喬守瑋:

  我聽我的父母說過,那時候山西好多有錢人家都有戲台,但喬家沒有,我當時還小,我就問說為什麼沒有戲台,他們說怕看這個戲以后玩物喪志。

  家風之三:講誠信,以義取利

  “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經濟會通守紀律,言詞安定去雕鐫”,這些楹聯講的都是真誠、守規,不言過其實,不急躁慌張。喬致庸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事首要的是以“信”為重,以信譽得人﹔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該得一分得一分,不賺昧心錢﹔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擺在首位。

  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前館長 劉立本:

  喬家在包頭,發現一批摻假的胡麻油,他們把全部油都倒掉,倒掉以后換成好油。

  山西祁縣晉商研究所所長 范維令:

  1930年,山西省銀行公布20元晉鈔兌換1元銀元,這一下老百姓損失很大,但是喬家堅守誠信,就是我們傾家蕩產也要給存款戶一元晉鈔兌一元銀元,喬家幾代人堅守了信義。

  家風之四:樂讀書,百年樹人

  “百年燕翼惟修德,萬裡鵬程在讀書”“書田歷世”“百年樹人”“讀書滋味長”,這些楹聯、匾額,折射著喬家尊師重教的家風。

  喬家設私塾,讓氏族子弟不分男女,不論親疏,一律上學讀書。喬家對任教的老師十分敬重,每位老師都配書童伺候,伙食與主人相同,還讓老師坐上席。老師回家主人們要送到大門外,等老師上車以后才能返回。

  家風之五:慎儉德,勤儉持家

  財富最容易產生揮霍無度、奢華糜爛、擺闊逞凶的風氣,這也是家業衰敗的隱患。為此,喬致庸常說:“有錢不能浪費,浪費則對錢不敬,不敬則得罪錢,得罪錢則受窮。”

  家風之六:善為先,無私訟公

  喬致庸將“為善最樂”的匾額高懸在正房門樓上,對子孫說:“唯無私才可訟大公,唯大公才可成大器。”他把積德行善當作治家要義。為幫助鄉鄰,喬家常年把三頭牛拴在門外,誰家要用就牽去,傍晚再送還。鄉鄰如有病無錢求醫或者家境困難過不了年的,隻要找到喬家門前,都可以得到救濟。

  家風之七:懷天下,興家報國

  清光緒元年到三年,左宗棠率清軍收復新疆,所需經費均由喬家大德恆、大德通兩大票號存取匯兌。

  1938年,抗日軍隊一個連來到喬家堡村,喬致庸的孫輩喬映奎、喬映璜,把剛買來的護院武器全部捐給抗日志士。另一孫輩喬映庚,大義凜然支持長子喬倜從軍救國,為晉商喬家的德、義、忠、信、善,增添了感人的一筆。

  巍峨的大院,精美的建筑,是喬家留下的物質遺產,而嚴格的家規、睿智的家訓、垂范的家風,是喬家留下的精神財富,它們和大院一道,歷經歲月的洗禮卻不褪色,穿越百年的時光而更加光芒。

下一頁
(責編:李源、姚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