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反腐倡廉

山西祁縣喬家大院:興商重信義 治家"六不准"【2】

2016年07月06日08:21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山西祁縣喬家大院:興商重信義 治家"六不准"

  喬家大院內楹聯

  ●喬家大院家規家訓摘編

  修德

  會芳

  【注釋】

  ①會:聚合在一起。

  ②芳:美好的名聲、德行。

  【譯文】

  賢德之士會聚一堂。

  損人欲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注釋】

  ①文章:指禮樂法度。《詩?大雅?蕩序》:“厲王無道,天下蕩蕩,無綱紀文章。”

  【譯文】

  減少個人私欲,以恢復人之本性,順應自然天理﹔積蓄修養道德,這樣才能符合禮樂法度、社會規范。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能容之人是大人﹔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能培薄德是厚德。

  【譯文】

  我不能識別何種人是君子,只是看到每逢遇事肯吃虧的便認出是君子﹔我不能識別何種人是小人,只是看到每逢遇事愛佔便宜的便知道是小人﹔他的理是對的,我是錯的,我虛心謙讓他,能寬容別人的人是肚量大的人﹔他的理是錯的,我是對的,我對他理解包容,能培積薄德的人是有厚德的人。

  治家

  不准納妾﹔不准賭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

  慎儉德

  【注釋】

  ①慎:謹慎、慎重。

  ②儉:節約、不浪費。

  【譯文】

  言行謹慎、生活儉朴是家庭傳統美德。

  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譯文】

  子孫賢能,家族就會繁盛壯大﹔兄弟和睦,家庭就會富貴利達。

  忠厚培心和平養性,詩書啟后勤儉傳家。

  【譯文】

  忠誠厚道修養內心,心平氣和調養性情﹔以詩書教導后輩,把勤儉作為傳家美德。

  日暖蘭英秀,風清桂子香。

  【注釋】

  ①蘭英:蘭的花朵,喻賢淑秀雅的女子。

  ②桂子:為桂花的一種,喻才華出眾的子女。

  【譯文】

  陽光溫暖,蘭花秀美﹔和風清爽,桂子飄香。暗喻良好的德育家風,培養出優秀出眾的子女。

  喬家大院內百壽圖照壁

  處世

  履中蹈和

  【注釋】

  ①履中:走路腳不偏,意為遵循中庸之道。

  ②蹈和:處世和而不同,待人平和誠懇。

  【譯文】

  秉承中庸之道,以和為貴,中正謙和。

  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宜與古人爭。

  【譯文】

  做事不要違背自然規律與社會法則,立身處世應當與古人爭賢。

  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

  【譯文】

  唯有積存厚德才是傳承家業的真道,處世立身沒有奇特的方法,隻要依循直率真誠本性。

  經商

  懋德務實

  【注釋】

  ①懋:勉勵、盛大。

  ②務實:注重實際,致力於實在的或具體的事情。

  【譯文】

  在實干中勤勉努力,成就美好德行。

  讀書好經商亦好學好便好,創業難守成尤難知難不難。

  【譯文】

  讀書好,經商也好,能一心學好便是好事﹔創業艱難,守住已成的家業更難,知道其中難處也就不難了。

  經濟會通守紀律,言詞安定去雕鐫。

  【注釋】

  ①會通:會合疏通。

  ②安定:使平靜、穩定。

  【譯文】

  經營事業、與人商業來往,需要遵守社會道德法紀,行為誠信規范﹔言詞要使人安定,就應去除雕琢修飾,說話真誠實在。

  讀書

  百年燕翼惟修德,萬裡鵬程在讀書。

  【注釋】

  ①燕翼:語出《詩經》:“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比喻先輩善為子孫謀劃。

  ②鵬程:古代傳說鵬鳥由名叫“鯤”的大魚變成,它能乘旋風飛越幾萬裡高空,后比喻前程非常遠大。

  【譯文】

  先輩恩澤蔭庇后代,為后輩籌劃美好未來,惟有勤修德行﹔子孫繼承發揚祖業,能光耀祖先、前程遠大,重在勤奮讀書。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譯文】

  讀書即使沒有成名,也會有高雅的談吐和品德﹔行善積德不求回報,自然心安理得夢香。

  詩書於我為曲蘖,嗜好與俗殊酸咸。

  【注釋】

  ①曲蘖:發霉發芽的谷粒,用來釀制美酒,也代指美酒。

  ②上聯出自蘇軾《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詩書與我為曲蘖,醞釀老夫成搢紳。”下聯出自韓愈《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 :“雲夫吾兄有狂氣,嗜好與俗殊酸咸。”

  【譯文】

  詩書對我而言就像釀制好的美酒,給人予享受﹔要有與俗世眾人不同的愛好,培養高雅的樂趣。

  喬家大院“德興堂”

  ●專家觀點

  朱秀海:有功名富貴固佳 無道德文章則俗

  喬家家訓是喬家幾代商人關於人生、商道、世道經驗的總結,反映了他們與自己所處時代的關系,也反映了他們作為一個在商道上獲得很大成功的大商業家的道德立場和精神高度。

  中國古人講究功名富貴,商家尤甚。但《喬家家訓》認為,“有補於天地者曰功,有益於世教者曰名,有學問曰富,有廉恥曰貴。是謂功名富貴。”作為中晚清時期為數不多的大商家之一,喬家的財富乃至於社會地位以及社會聲望一段時間甚至達到了一般商人難以匹敵的高度,但喬家先人卻沒有將擁有的財富視為功名和富貴,而是將是不是有補於天地、有益於世教視為功名,將是不是有學問和有廉恥視為富貴。這是深刻的思想認識,也是古代義商才會擁有的精神高度。喬家有他自己的精神自覺,喬家先人認為這些話是對的,才會作為家訓留給后人。

  在道德文章方面,《喬家家訓》認為,“無欲曰德,無為曰道。無習於鄙陋曰文,無近於曖昧曰章。是謂道德文章。”世人皆以為謀利是商人的終極事業,但在喬家人眼裡,真正的道德是無欲無為。無欲無為是道家的深刻思想,名為棄天下,實為治天下、惠人生之術。商人的事業真的能和道家無欲無為的思想對接嗎?世人或以為這只是一種商人故作的高尚姿態。但考察喬家歷代掌門人以商救國、以商救民,不但善其身而且濟天下的事跡行為,則可以發現,喬家的所謂“無欲”,是無私欲之謂也﹔他的所謂“無為”,是不為害人利己之事,通俗地說就是不掙昧心錢,不做昧心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考察喬家先人立的六條家規:不准納妾,不准賭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則又可知《喬家家訓》中所講之“欲”之“為”,皆有實指,即納妾、賭博、嫖娼、吸毒、虐仆、酗酒這種“欲”和“為”,那是不可以做的。隻有無這些“欲”和“為”,才是有德,才是有道。至於后面兩句,“無習於鄙陋曰文,無近於曖昧曰章。”什麼是鄙陋?什麼是曖昧?當然是上述那些不能有的“欲”和“為”。即此,喬家作為一個享譽百年的大商家的道德堅持是什麼,就已經可以明白了。他在當時和后世得到的榮譽從何而來,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但是到了這裡並沒有打住,《喬家家訓》接下來又說了兩句話:“有功名富貴固佳,無道德文章則俗。”有功名富貴當然是好的,但沒有也沒什麼,可是如果沒有道德文章,你這個人、這個家族就俗了。什麼是“俗”?喬家先人已經說出來了,那就是做那些無補於天地、世教、學問、廉恥的事,成為被那些不該做的“欲”和“為”的俘虜的人。

  在《喬家家訓》中,上面的一些話是綱,其下就是目了。但目仍然發人深省。

  譬如:“常思父母恩德不得不盡孝心”,講的是中國人 “八德”中的孝﹔“常思求財不易不得不節費用”,講了節用﹔“常思人生苦短不得不惜精神”,講了惜身﹔“常思學有不足不得不奮志氣”,講了立志﹔“常思法網難漏不得不戒非為”,講守法﹔“常思爭忿易損不得不忍氣性”,講了養心﹔“天下無窮大好事,皆由於輕利一念。利一輕則事事悉屬天理,為聖為賢從此進基”,講了修身、輕利和成聖成賢﹔而“天下無窮不肖事,皆由於重利一念。利一重則事事皆違人心,為盜為趾從此直入”,則講了重利與敗身的關系。結論發人深省:“故得意宜淡然,失意宜泰然。”這裡的“得意”與“失意”其實和一個“利”字息息相關:在商人看來,生意做好了就是“得意”,做不好就“失意”,但喬家先人卻認為成敗不在於一個“利”字,而在於你做的事是“事事悉屬天理”,還是“事事皆違人心”。天理者,人心也,隻有“事事悉屬天理”,才是“天下無窮大好事”,可令你“成聖成賢”。反則不然,開始也許沒什麼,但以后就會為你開啟一條為匪為盜之路。可以說,這不止是喬家的家訓,也是晉商“義利觀”的一個非常難得的注腳。

  這樣的“義利觀”其實也就是人生觀。在《喬家家訓》中,這種人生觀得到了更多的闡釋:

  何謂福?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

  有力量濟人謂之福。

  有著書行世謂之福。

  有聰明渾厚之耳謂之福。

  無是非到耳謂之福。

  無疾病纏身謂之福。

  福是中國人民對於美好人生的集中概括。而在《喬家家訓》中,我們看到的這個“福”與“利”、“財”這些字眼無涉,而與讀書、濟人、立言、有聰明、無是非、無病無欲有關。此真知福者也。

  然后就是人生態度了,其實就是古人一直在講的修身處世。家訓前面講得是要什麼的問題,后面講得是怎麼辦的問題。喬家先人的回答是:

  宜靜默,

  宜從容,

  宜謹嚴,

  宜儉約,

  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

  忌妄動,

  忌坐馳,

  忌旁騖,

  四者切己大病。

  遍覽《喬家家訓》,你會感覺到這不是一篇簡單的商家家訓,而是一篇精神境界相當高的教誨文章,包含著許多深邃奧妙的道德教化警句,即使在今天,仍可以給人裨益,啟迪智慧。從這個角度看,喬家能夠成為縱橫天下的大商家、晉商領袖、參與實現晉商“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輝煌事業,確是其源有自的。(當代作家、著名編劇,電視劇《喬家大院》編劇及同名小說作者 朱秀海)

  喬家大院樓院雄姿

  范維令:“為善最樂” “書田歷世”

  喬家家規家訓的核心之一就是善,“為善最樂”,他融合了儒釋道的善、仁、義、信。經商講究誠信,為人講究仁義,做事講究行善。比如對待家裡的仆佣,從不打罵。有一次,一個廚師偷了一瓶油,被抓住了,當喬家主人問他為什麼偷東西?廚師說自己的老娘病重,他想讓老娘臨死前吃一碗漂著油花的拌湯。喬家主人很感動,不僅沒有打罵他、開除他,還送給他一瓶香油,讓他給母親去盡孝。喬家對待鄰裡也是與人為善,誰家有難事,隻要求到他,必定出手相助。特別是國難當頭時,更是襄大義,行大善。光緒三年,山西遭了大災,喬家不僅捐款,而且設粥棚,資助六萬多人,祁縣縣志專門記載了這件事。喬家人的家國天下情懷,他們的義舉、善行,深得當地民眾的敬重。

  喬家家風傳承,祖祖輩輩有家國情懷,有社會責任擔當,這很不簡單。為什麼喬家能做到?很大原因在於深入人心的教化。喬家的教育不搞形式,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上,從生活的飲食起居、接人待物上作嚴格要求。比如“保元堂”有個孩子對繼母說話稍有不敬,喬家長輩就教育他要當親娘一樣對待繼母。就是通過這樣日常生活中細致入微的教化,讓喬家人把善、仁、信、義內化於心,成了一種不這樣做就覺得可恥的自覺。“為善最樂”不是口頭說教,而是身體力行,所以才能一代代傳承。

  走進喬家大院,你能感覺到大院裡充滿了儒雅的書香氣息。喬家十分注重教育,現在喬家大院還保留著私塾的院子,門口“百年樹人”“書田歷世”匾額,反映了喬氏家族的教育理念。喬家不僅是祁縣最早辦私塾的人家,也是最早將數學、外語、音樂、體育等新的教學科目引進祁縣的人家。喬家私塾除了教四書五經等國學科目,還教數理化,甚至聘請外語老師,開外語課。子女在私塾學到一定程度,再送到太谷銘賢中學繼續深造,甚至送到省外知名的學校去上學。1905年渠本翹籌辦祁縣中學,喬家的喬致庸、喬尚謙和喬佑謙都出了資。喬尚謙還獨資在喬家堡辦了國民小學,擔任校長。(山西祁縣晉商研究所所長 范維令)

  胡育先:子孫賢族將大 兄弟睦家之肥

  喬家是晉商的代表,但是他不是一般的商人,因為他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儒家教育的重點是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做到修身,把自己的人格、品性修養好。喬家在廳堂、過道、居室挂著《朱子家訓》、《古代治家格言》等,借用古人的治家警句名言,從思想的深處教育喬家子孫,要有一種敬畏之心,順天理,做善事,絕不能違天理,做壞事。告誡子孫想在社會上立足,成就事業,就必須走正路,辦好事,做善事﹔相反你要是走邪路,辦壞事,那你就會得到不好的報應。這些給喬氏子孫在行為規范上立下了標准,在為人處世上定下了規矩。喬家還利用長輩的言傳身教以及這種無處不在的氛圍,形成一種對子女耳濡目染的教育、熏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端正、向上、和睦、為善、誠信、儒雅的家風。

  喬家大院祠堂,匾額為“繩其德”

  走進喬家大院,隨處可以看到門楣上的匾額,門框上的楹聯,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對兒孫的教育,比如“繩其德” “秩敘昭宣彌綸廣大,文章揮霍傾吐宏深”“德沐春風期冀名高金鼎,神凝秋水仰慕節映冰壺”等等,這些都表達了這樣一個概念:“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喬致庸以儒家的“履和”“中庸”來治家,講究的是忠厚、和睦。在他的訓戒下,喬家很團結,很和睦,兄弟之間不倪牆,不爭斗,而是相互扶持和幫助。所以李鴻章送給喬家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子孫要是賢的話,家族一定發展擴大﹔兄弟之間和睦,家業一定興旺昌盛。這種“和為貴”的治家理念,包含著和諧、平衡、包容、大度,印証著古語所說“家和萬事興”。(山西祁縣晉商研究所研究員、喬家大院顧問 胡育先)

  武殿琦:家規正人 家風興業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家在西管村,離喬家大院隻1公裡,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講喬家有家規,很感興趣,印象很深。后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葉,我參加籌建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到處收集資料,回想起來,更有感觸。這六條家規並沒有寫在什麼地方,而是喬家一輩輩口傳心授的,而且一開始也可能並不是六條。喬家發家始祖喬貴發創業的時候,千辛萬苦,守家護業的願望必定格外強烈,因此,一定會立家規以求子孫賢、家族睦。這個家規會代代相傳,隨著時代發展、形勢變化,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后來喬貴發的孫子喬致庸將喬氏家業推向巔峰,臨終前,他向后輩口述了“六不准”家規。此后,這“六不准”就固化了,代代相傳。

  這幾條不復雜,但意義深遠。在喬致庸那個時代管用,就是今天來看也還有現實意義。第一條,不准納妾。納妾就是娶小老婆,一個男人妻妾成群,必定會貪戀女色,不僅有違正人君子之德,而且妻妾所生子女地位不同,難免生矛盾、鬧糾紛,使家庭不和睦﹔第二條,不准賭博。賭博是一種陋習,很多人因為賭博血本無歸,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喬家看到這點,規定不准賭博﹔第三條,不准嫖娼。舊社會的妓院是大染缸,所以喬家規定不准嫖娼﹔第四條,不准吸毒。與祁縣相鄰的太谷曹家、平遙侯家,皆因吸鴉片,門庭敗落,所以喬家不准家人吸毒﹔第五條,不准虐仆。喬家認為欺壓下人,凌辱女佣,不僅有違君子之德,也會引起反抗甚至敵對,給家庭和家族帶來災難,所以喬家規定不准虐仆﹔第六條,不准酗酒。喬家認為酗酒容易誤事,酒勁上來,昏昏沉沉,失去理智,就要惹出事端。

  這六條家規,都是正心、正身、正人的基本原則,你要做事得先做好人,怎麼做好人?守住這六條。把這六條守住了,你就是端正的人,你才有資格去做事。所以家規正人。家規正了人,才會形成風清氣正的家傳,就是家風。家風好,就有了百年基業,喬家興旺延續了兩百多年,一是家規正人,二是家風興業。(山西祁縣縣志辦研究員 武殿琦)

上一頁
(責編:李源、姚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