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紀委推薦"程門立雪"主人公楊時家風:12位后人考中進士

2016年03月11日08: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近日,中紀委網站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第35期:《福建三明楊時:程門立雪千古美談 廉儉耕讀砥礪后世》。楊時(1053-1135),字中立,號龜山,南劍將樂(今屬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楊時一生精研理學,特別是他“倡道東南”,對閩學的興起,有篳路藍縷之功,被后人尊為“閩學鼻祖”。

“程門立雪”是中國教育史上一個傳為美談的典故,歌唱的是楊時求知若渴、尊師重道的情景,它是楊時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楊時立下家規:“三餐飯蔬不論脆甘酸苦,隻要可以吃的,就不可有所嗜好﹔衣服鞋帽,不論布料精細,隻要合身,就不許挑挑撿撿﹔所住房屋,盡管簡陋,隻要還能居住,就應安居樂業,不要羨慕別人雕梁畫棟……”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嚴格要求后世子孫崇尚簡朴,防止奢靡墮落。正因為有了如此嚴謹的家規家教,楊時一家三代,祖孫12人中了進士,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

楊時

楊時(1053-1135),字中立,號龜山,南劍將樂(今屬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中進士第,歷任汀州司戶參軍,瀏陽、余杭、蕭山知縣,國子監祭酒,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等職。

楊時雕像

楊時求知若渴、尊師重道。元豐四年(1081年),楊時前往河南颍昌,拜程顥為師,勤學好問,學習成績優異,與游酢、呂大臨、謝良佐並稱“程門四大弟子”。學成辭歸之日,程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程顥去世后,又師從程頤,雖年過不惑仍誠懇求教,非常尊敬老師,留下了“程門立雪”的千古佳話。

楊時一生精研理學,特別是他“倡道東南”,對閩學的興起,有篳路藍縷之功,被后人尊為“閩學鼻祖”。他的哲學思想承上啟下,繼承了二程的思想體系,又對后來朱熹理學思想體系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被譽為“程氏正宗”。楊時著述頗多,有《楊龜山先生文集》傳世。

楊時紀念館

楊時紀念館位於楊時故裡將樂縣古鏞鎮電信巷6號,由始建於1735年的楊氏貞節坊改造和擴建而成。該坊由牌坊式門樓、正堂、后堂、邊廂房及前、中、后三天井組成。正堂面闊五門、進深四間,建造精美,布局合理,古色古香,曾經是楊時后裔祭祀先祖的祠堂。

將樂南口鄉蛟湖村楊氏宗祠

2008年,將樂縣整修楊氏貞節坊,改造為楊時紀念館。現佔地面積970平方米,建筑面積660平方米,由展覽廳、演播廳、會客廳、將樂楊時研究會辦公室等組成,館內收藏有關楊時的史料20余種、圖片和圖表60多幅。展覽內容分為前言、故裡淵源、倡道東南、楊時精神、流芳千古和編后語等六個主題版塊,較好地展示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生平事跡和理學思想。楊時紀念館是海內外楊時后裔尋根謁祖的重要活動場所。

楊時墓

楊時墓位於將樂縣城南郊的烏石山,屬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宋代始建,歷代修繕,整座陵園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墓體坐南向北,墓前“宋龜山文靖楊先生神墓”碑,高1.05米,寬0.56米。墓體前有牌樓,懸“程氏正宗”、“倡道東南”陽刻牌匾。

含雲寺:楊時求學、講習之所

1986年以來,修葺楊時墓地,墓前建重檐歇山式拜亭,修建楊時陵園門樓、九曲橋和楊時陵園小廣場、立雪亭,整修園區步道等。2013年,各地楊氏宗親捐款捐物整修了楊時墓,新建墓前平台、德星坊牌坊和龜壽碑,把龜山陵園修葺一新。

楊氏家訓

楊氏族譜

宋政和五年(1115年),楊時親自編修將樂楊氏第一部《弘農楊氏族譜》,制定楊時家訓十條。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此后各朝代楊時后裔謹遵祖訓、恪守家規,以傳承祖德為核心的家風也愈見濃厚,家風文化的內涵大大豐富。明代楊氏家訓為:勤耕務讀,敦倫孝親,卑無犯上,富莫驕貧,居仁由義,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氣忍家寧。清代楊氏家訓主要內容有:順父母,睦兄弟,和宗族,完國賦,務勤儉,勤耕讀,謹喪祭,慎嫁娶,安本分,禁非為,守公法,記銘言。現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32句,“十八個不准”,對忤逆不孝、兄弟阋牆、虐待子女、傷風敗俗、好逸惡勞等有悖倫理的行為堅決反對,並諄諄告誡家人謹守勿忘,遵規執行。

這些家規家訓內容具體詳盡,都圍繞楊時祖訓這個根本來制訂。它們是楊時后裔凝聚家族、規范后人的行為准則,是楊時家風文化的一個靈魂,潛移默化地教育和熏陶著楊氏后人。

●楊氏家規家訓摘編

重倫序

一訓父慈,二訓子孝,三訓臣忠,四訓夫義,五訓婦從,六訓友恭,七訓敬長。

——摘自楊時家訓十條

【譯文】

做父親的要仁愛、和善﹔做子女的要對父母盡心奉養﹔做臣子的要對國家誠心盡力﹔做丈夫的做事要符合正義和道德的規范﹔婦女要做到順從﹔和朋友交往要肅敬、謙遜而有禮貌﹔要尊重而有禮貌地對待長輩。

不准虐待父母,背離倫理。不准忤逆無道,不孝行為。

不准歧視兄弟、姐妹妯娌。不准在族淫亂,禽獸不如。

不准虐待子女,重男輕女。不准夫婦相欺,損害家庭。

不准包辦婚姻,騙取錢財。不准血表結親,影響后裔。

——摘自現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規

和宗族

九訓睦族,十訓和鄰。

——摘自楊時家訓十條

【譯文】

與族人要和好、親近﹔要與周邊的鄰居保持和好、親近的關系。

居仁由義,睦①族和宗,布衣菲②食,氣忍家寧。

——摘自明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注釋】

①睦:使……和睦。

②菲:(fěi)古書上指蘿卜一類的菜。

【譯文】

內懷仁愛之心,行事遵循義理﹔使宗親族人和睦﹔穿粗布衣裳,吃清茶淡飯,過儉朴的生活﹔要學會忍讓,不感情用事,這樣能使家庭安寧。

宗族者,同宗共祖之人也。雖有親疏貴賤之別,其始同出一人之身,今世俗淺薄,間有挾富貴,而厭貧賤,恃強眾,而凌寡弱者,獨不思富貴強眾,為祖宗身后之身乎。凡我族人,當和宗族,以強欺弱者,家法誅之,國法懲之。

——摘自清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譯文】

宗族是指同宗共祖的人。雖然相互之間有親疏貴賤的分別,但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個祖先。如今社會風氣輕浮,常有人倚仗富貴,厭惡貧賤,仰賴力量強的,欺凌弱小,不顧及大家都是同一支脈傳續下來的。凡是我們族人,應當和睦宗族,如果以強欺弱,用家法責備他,用國法懲治他。

勤耕讀

勤耕務讀,敦倫孝親。

——摘自明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譯文】

勤勞種田,致力讀書﹔誠懇地對待倫理、倫常,孝順父母雙親和長輩。

此日不再得,頹波注扶桑。躚躚①黃小群,毛發忽已蒼。願言媚學子,共惜此日光。術業貴及時,勉之在青陽。行已慎所之,戒哉畏迷方。

——摘自楊時《勉學歌》

【注釋】

①躚躚(xiān xiān):舞動的美妙姿態。左思《蜀都賦》:“紆長袖而屢舞,翩躚躚以裔裔。”

【譯文】

時光易逝,不可再得,如流水注入大海。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不知不覺就已頭發花白,日子過得真快呀。因此,我要好好地告訴學子們,應當珍惜現在的時光。學習貴在及時,從小就要立下遠大的志向。所有言行要注意,不能迷失方向。

我祖教誨,守祖宗一脈相傳,克勤克儉,教兒孫奉行正道。宜讀宜耕,耕讀者遂生復性之良策也。王政首重農桑,大學必先明德。語雲:地內出黃金,一字值千金。又古訓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志者,事竟成。一夫不耕,或受之飢。又曰: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凡我族人,當勤耕讀也。

——摘自清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譯文】

我們的祖先諄諄教誨,要讓先祖的遺訓一代代傳下去,要勤勞要節儉,教育兒孫要遵守正確的道理,走正確的道路。既要勤勞種田,又要致力讀書,耕讀之人,能知書達理,懂得許多好辦法。治國之道首要的是農桑,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俗話說:土地裡會長出黃金,一個字價值千金。又有古訓說:小的時候不努力學習,老的時候隻有悲傷的份。有志向的人,做事終究會成功。一個農夫不耕種,有的人就可能因此而挨餓。子孫即使愚鈍,《四書》《五經》這些經典也一定要讀,凡是我族之人,都應當勤勞種田、致力讀書。

務勤儉

富貴如浮雲,苟得非所臧①。貧賤豈吾羞,逐物乃自戕②。胼胝③奏艱食,一瓢甘糟糠。所逢義適然,未殊行與藏④。

——摘自楊時《勉學歌》

【注釋】

①臧:善,好。

②戕:殺害。

③胼胝:手腳因長期勞動摩擦而生的厚繭。

④行藏:指出處或行止。常用以說明人物行止、蹤跡和底細等。

【譯文】

富貴就好像是天上的浮雲,隨隨便便得到的東西並不見得是好的。貧窮並不是讓我們感到羞愧的事,一味追逐物質的享受無異於自傷。用辛苦的勞動換取糧食,過著艱苦的生活。這所有的行為是符合道義的,沒有什麼特別。

勤儉者,起家之本,傳家之寶也。立業之基,人生所當務也。勤而不儉,則財源於奢,儉而不勤,則財終於困。人世間,常見名門世族,莫不知祖宗勤儉,以成立之本,下代之禍,莫不由子孫奢侈,以敗家業之旨哉。是言,蓋儉則富貴長保,家計不難振興。倘男子不務耕作,女不事機杼,好逸惡勞,鮮衣美食,一旦嬌惰,習慣俯仰①無資,將祖資財一敗而空,拖衣漏食。凡我族人,當務勤儉。

——摘自清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注釋】

①俯仰:借指養家活口。《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譯文】

勤儉是起家的根本,傳家的法寶。立業的基礎,必須筑牢,這是人生第一要務。勤勞而不懂得節儉,財富的流失起源於奢侈浪費﹔懂得節儉但不勤勞,那財富也沒辦法積累,終究會走向貧困。人世間,常常見到許多名門望族,沒有不知道祖宗的勤儉是成功立業之根本的,后代的禍患莫過於子孫的奢侈浪費,這就是使家業衰敗的主要原因。這就是說,勤儉能使富貴長保,家計不難振興。假如,男子不致力於種田,女子不紡紗織布,喜歡安逸,厭惡勞動,穿光鮮華麗的衣服,吃美味佳肴,一旦嬌懶成性,沒錢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把祖先留下的資產敗得一光二淨,隻好去流浪乞食。凡是我族之人務必要勤儉。

不准奢侈淫逸,敗壞風俗。不准縱子非為,罪及父母。

不准好逸惡勞,撥弄是非。不准鋪張浪費,腐化之為。

——摘自現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規

禁非為

守法奉公,全軀保身之要道。滅理犯義,虧體辱親之污行。工、農、商、學、兵,各有本業,為官為民,社會之分工。偷搶嫖娼,為非作歹,法律之不容。為人者,切忌把個人幸福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長幼有別,老少有分,敬老尊賢,社會美德。好淫喜賭,則是偷盜之禍根。吾族忠厚傳家,清白世宗,豈容不肖子孫敗壞家風。凡我族人,立應禁之。

——摘自清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譯文】

守法奉公是保全自身的重要道理。做滅絕天理的事是損害自己,使親人受辱的不良行為。工、農、商、學、兵,各行都有各自的主業,做官、做百姓都是社會的分工。偷盜搶劫嫖娼,做種種壞事,這是法律所不容許的。做人,不要把自己個人的幸福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眼睛不看嬌艷之色,耳朵不聽淫靡之聲。對待老人小孩要有分別,尊敬老人和賢達,是社會的美德。好色好賭,是走向偷盜的禍根。我們家族一向以忠厚、清白傳家,豈能容忍不肖子孫敗壞家風。凡是我族之人,都應當禁止非為。

不准偷盜賭博,觸犯法律。不准驕橫無憚,欺族凌戚。

不准窩藏壞人,陷害好人。不准酗酒滋事,擾亂秩序。

不准趨炎附勢,行為越軌。不准損害公益,肥私利己。

——摘自現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規

記銘言

黎明即起,洒掃庭院,要內外整潔。早睡早起,關鎖門戶,為安全著想。

一米一粟,半絲半縷,銀錢毫分,當思來之不易。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詩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求質朴,訓子要以孝義方,言傳身教,當啟蒙者。一言一行,必須有利兒女成長。莫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必加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錯,立見消亡。兄弟叔侄,勿爭多論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詞嚴。夫婦平等,互相體諒,才是男人。勿歪戴帽子斜穿衣,正人先正己。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求佳婿,勿索重聘。娶妻求淑女,勿計厚奩。見貧賤而有嬌態者,賤莫甚。見富貴而生淫心者,最可恥。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事戒多言,多言必失。依仗勢力,而凌孤逼寡,捧紅踏黑,非人生之價。欺窮敬富,乃不道之人。

——摘自清代將樂楊氏族譜家訓

【譯文】

天快亮的時候就起床,打掃庭院,裡外都要干淨整潔。早睡早起,睡覺的時候關好門窗,以確保安全。

一米一粟,半絲半縷,分毫銀錢,應當想到它們來之不易,不要浪費。祖宗雖然遠逝,但祭祀時必須誠懇﹔子孫即使愚鈍,也要讓他們讀書受教育。立身處世務求質朴,要以孝義教育孩子,提倡言傳身教,父母是子女最好的啟蒙老師。自己的言行要做出表率,以期有利於子女的成長。不要貪戀意外之財,不要過量飲酒。向小販買東西,不要佔便宜。見到貧窮困苦的親戚鄰居,一定要加以體貼撫慰。居家刻薄,必定難以長久﹔違背倫常,立刻會招致衰亡。兄弟叔侄之間,不要爭多爭少,晚輩要敬重長輩,長輩要慈愛晚輩,平輩間互相尊重。做丈夫的應當與妻子平等相處,互相體諒。穿衣戴帽要端正,想要糾正別人先擺正自己。看重錢財,對父母刻薄,不配為人子女。要為女兒選擇好丈夫,不索要過多的聘禮。娶妻子要看對方是否賢惠,而不是看有多少嫁妝。看到人家貧賤,就表現出驕傲的樣子,沒有比這更低賤的了。見到富貴,就生出貪求之心,這樣最可恥。生活中要盡量避免與人爭吵打官司,一打官司無論結果怎樣最終都是不好的。做事情避免多說話,言多必失。倚仗勢力,欺凌弱小,捧得勢的人,打擊不得勢的人,不是人生價值所在。欺負窮人,恭維富人,是沒有道德之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李源、姚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