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黨來說,外部監督是必要的,但從根本上講,還在於強化自身監督
——把強化黨內監督擺在重要位置,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全面從嚴治黨,必然要求強化黨內監督。管黨治黨,“管”和“治”都包含監督。
“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強化黨內監督作出深刻論述和重要部署,既為黨內監督的薄弱環節開出“藥方”,也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建立在自覺、主動基礎上的黨內監督,是我們黨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可靠保証。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監督,黨內監督的探索創新多、推進力度大:巡視工作強度力度前所未有,實現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55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22家中央金融機構的巡視全覆蓋﹔深化派駐機構改革,實現對139家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監督全覆蓋﹔黨內法規建設與時俱進,新修訂出台“一准則兩條例”……黨內監督的制度籠子越扎越緊,有效發揮了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治本的重要作用。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內監督亦須不斷強化。可以這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強化黨內監督的新部署新要求,正是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的一個標志,是我們黨在深化標本兼治上作出的新努力。
強化黨內監督,需抓住堅持民主集中制這個核心。沒有民主集中制的充分保障,就沒有健全的、制約有力的黨內監督。必須堅持、完善、落實好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有機結合起來,把上級對下級、同級之間以及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充分調動起來。
抓好頂層設計這個基礎。既加強黨的自我監督,保証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又加強對國家機器的監督,保証國家機器依法履職、秉公用權﹔既圍繞責任完善制度,又圍繞制度構建體系,明確監督主體,明晰監督責任,健全問責機制,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實踐証明,巡視監督是國之利器、黨之利器,強化巡視監督就要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創新體制機制、方式方法,推動巡視向縱深發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內監督的有力武器,用好這個武器必須排除私心雜念,增強黨性和擔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生活的常態,成為每個黨員、干部的必修課。
抓住“關鍵少數”、破解一把手監督難題。一把手監督常常是薄弱環節。2015年接受組織調查的37名中管干部中,擔任正職一把手的13名,超過落馬總數三分之一。補足這塊監督短板,就要多設置一些監督“探頭”,使一把手置身於黨組織、黨員、群眾監督之下,讓領導干部習慣在監督下工作。
發揮好紀委這支專門力量的重要作用。在明確黨內監督是全黨的任務、第一位的是黨委監督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紀委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職責定位作出闡述,要求各級紀委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面對中央的信任和期望,各級紀委必須帶頭尊崇黨章,把維護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對遵守黨章、執行黨紀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反黨章黨規黨紀的行為,堅決維護黨章權威,做黨章的堅定執行者和忠實捍衛者。
……
永遠在路上,隻有進行時。堅持不懈激濁揚清、管黨治黨,必將使我們黨肌體更加健康、更加充滿活力,必將進一步厚植黨的執政基礎、提供有力政治保証,我們黨必定能帶領億萬人民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記者 師長青)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提供)
![]() |
相關專題 |
· 聚焦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