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澤后世
百善孝為先,孝不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在雙井“黃金家規”熏陶影響下走出的黃氏家族48位進士和宋朝名臣余玠、徐禧、徐俯、章鑒、陳門五杰等,就在於他們小時候就懂得孝道,無怪乎古人雲:“自古清官多孝子。”因此,在當今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忠國孝親的傳統美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著名作家、北京人藝一級編劇 梁秉堃:
提倡“孝”是多少年以后、什麼時代都需要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原主編 艾克拜爾·米吉提:
黃庭堅這種敬孝的責任感和博愛的情懷,我覺得值得當下人學習和借鑒。
黃氏家族優良的家規家風,不僅培育出一位“詩書雙絕”的文壇宗師,熏陶出一位世人景仰的大孝之子,也造就出一位廉潔公明的大清官。他所踐行的中華傳統美德—孝愛忠廉,猶如滋養萬物生靈的滾滾修河,長流不止,奔騰不息。
黃庭堅,文壇宗師,孝廉楷模!
●黃庭堅·雙井黃氏家規摘編
重孝
人有祖宗,猶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極①之恩,同於天地。凡我子姓親存者,務宜隨分②敬養。
——摘自雙井《黃氏家規》
【注釋】
①罔極:無窮盡。
②隨分:依據本性﹔按照本分。
【譯文】
人們都有祖宗,就像流水有源、樹木有根一樣,這不能忘了。
父母的養育之恩,與天地一樣沒有邊際。凡是我們宗族成員中父母健在的,一定要按照本分孝敬贍養。
和睦
為人子者,告其母曰:無以小財為爭,無以小事為仇,使我兄叔之和也﹔為人夫者,告其妻曰:無以猜忌為心,無以有無為懷,使我弟侄之和也。
——摘自黃庭堅《家戒》
【譯文】
做兒子的,告訴他們的母親說:不要因小財爭斗,不要因小事起仇怨,讓我們兄弟叔侄保持和睦﹔為人夫的,告誡他的妻子說:不要心存猜忌,不要計較有無,讓我們兄弟叔侄保持和睦。
眾母如一母,眾兒如一兒,無爾我之辨,無多寡之嫌,無私貪之欲,無橫費之財,倉箱共目而斂之,金帛共力而收之。
——摘自黃庭堅《家戒》
【譯文】
家族裡所有的母親是大家的母親,家族裡所有的兒女是大家的兒女,沒有你我之分,沒有多了少了的嫌隙,沒有貪多的私心,沒有無端耗費的錢財支出,大家一齊盯著往糧倉錢櫃裡增加儲蓄,齊心合力往家裡賺取金帛財貨。
禮讓
子弟凡行坐出入,必后長者﹔即在公祠,遇有應說公事,亦必須從容言之﹔其尊長亦不得以尊壓卑、以長凌幼,法言巽語①,隨機教誨。
行者讓路,耕者讓畔②,文王之化行俗美也。近世有在同族之間,寸土不能相讓者,已稱鄙陋之夫。況倚富欺貧、恃強凌弱、巧設機關、侵佔爭奪,天理良心,果安在乎?吾族倘有此輩,訐告公庭,家長共証其罪,以遏澆風③。
——摘自雙井《黃氏家規》
【注釋】
①法言巽(xùn)語:合乎禮法、恭順的言語。
②行者讓路,耕者讓畔:種田的人把田界讓給對方,走路的人讓開路讓別人先走。形容禮讓成為社會風氣。
③澆風:浮薄的社會風氣。
【譯文】
晚輩凡是行路閑坐出入,一定要在長者之后。即使在公共場所祠堂等地,遇到有應該說的公事,也必須態度從容地交談。年長者也不得憑著自己的尊位壓制地位卑微者或憑著年長的身份欺凌年幼者,要用好的言語與年輕人講道理,利用合適的方式教誨年輕人。
走路的時候讓路給別人,耕田的時候把田界讓給別人,這是周文王教化萬民形成風俗的美德。近來有人即使在同族之間,寸土不能相讓,已被人評價為鄙俗淺陋之人,何況是那些憑借富裕欺負貧窮、倚靠勢強欺負勢弱、巧設機關、侵佔爭奪他人東西的人,他們本應具備的天理良心,去哪裡了呢?我們家族如果有這樣的人,要揭發出來並讓這種行為暴露在眾人面前,大家共同來指証他們的罪錯,以遏制這種浮薄的社會風氣。
崇文
讀書乃誡身之本,而顯揚宗祖之要務也。必歲延名宿,教育后生,務期典籍精通,文章曉暢﹔更且敦勵行誼①,以成大器,斯真讀書矣。其供應俸儀,俱不可苟。若以供俸菲輕為便,浪延村學,僅圖識字,致滋鄙陋,反墮先聲。為父兄者,尚其念之。
——摘自雙井《黃氏家規》
【注釋】
①行誼:品行、道義
【譯文】
讀書是修養身心的根本,也是光宗耀祖最重要的途徑。一定要延請有名望的老師,教育后生晚輩,務必使后生晚輩精通儒家典籍,所寫文章明白曉暢﹔更應該陶冶情操,砥礪品行,以成為有用之才,這才是真正讀書了。給教師的供應禮儀,都不可以隨意。如果僅僅為了圖方便,給教師的薪俸低廉,導致貽誤村學,家長僅僅希望子女認識幾個字罷了,導致子女滋生鄙俗淺陋的習氣,反而敗壞祖宗的聲望。家族的長者,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吾子力道問學,執書冊以見古人之遺訓,觀時利害,無待老夫之言矣。
——摘自黃庭堅《家戒》
【譯文】
我的兒子們應該致力於研習學問,手捧書本可以讀到古人留下的訓誡,觀察到時時的利害變化,不要等我說才知道該怎麼做。
互助
族眾人繁,貧富不齊,勢所難免。吾族倘有窘迫之家,生不能娶,死不能葬者,在家饒者,當仰體祖宗一脈之意,量力助之。此厚道也。家饒者毋得坐觀失所,以玷先人。
吾族附近橋梁道路,每歲秋末冬初,務宜修理。蓋不特便於行人,抑且便於自己。又不特便人便己,蓋橋梁整頓、道路寬平,往來行人增多少頌揚,地方氣象增多少光昌。
——摘自雙井《黃氏家規》
【譯文】
家族人口眾多,貧富不齊,這是難以避免的事情。我們家族中如果有經濟貧困的家庭,對生不能娶妻,死了無錢安葬的人,家庭富裕的,應當體察顧念同宗一脈的關系,根據自家的能力給予幫助。這就是寬厚仁愛的品格。家境殷實之人不可坐觀貧困之人流離失所,以致玷辱祖宗。
我們家族附近的橋梁道路,每年的秋末冬初,都要按時修理。原因在於不僅僅是方便行人,還在於方便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不僅僅方便了自己和他人,如果橋梁穩實,道路寬闊平坦,能夠贏得來來往往的行人的多少頌揚,給地方增添多少光彩和嶄新的氣象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