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委干部筆下的官場百態【3】

2015年04月13日07:59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紀委干部筆下的官場百態

懶官

割地立界碑

別國來代勞

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貪官懶官。歷史發展到晚清,什麼稀奇古怪的事都會發生,什麼不可思議的人都有,直叫人嘆為觀止。

1860年冬天,乘著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危,沙俄裝扮成調庭人,推推搡搡逼迫清政府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像切西瓜一樣切走了烏蘇裡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相當於今天黑龍江全省的面積,並且還利用條約的模糊性,給下一步蠶食埋下了伏筆。

琿春原來出門就是日本海,現在卻失去了出海口,吉林由沿海地區,一下子變成了看得見海的內陸省﹔本來中俄在琿春圖們江一帶並不接壤,現在卻有了共同疆界。清廷深知,同強盜做鄰居,剩下的家當也不保險,因此加緊談判,好不容易與俄方達成了脆弱的協議:第二年夏天雙方勘界立碑。

中方勘界代表團團長是戶部倉場侍郎成琦。成琦到達現場后,嫌邊境地區路不好走,根本不實地勘察,整天躲在宿舍喝酒抽大煙。

俄國人摸清了成琦的底細,開始坑他。簽約之前,俄國勘界負責人說,這是兩國大事,咱倆實地走一遍為宜。半天下來,成琦已經累得不行,加上煙癮發作涕泗橫流,早早就回去了。第二天,成琦死活不願意再受這個洋罪,俄國人乘機拿出單方面准備的協議文本,成琦看都沒看就簽了字。

埋設界碑之前,俄方代表又提出,這是兩國大事,咱倆到各點搞搞儀式,以示鄭重。成琦面有難色,這得跑多少路啊,這不得累死我呀?對方順勢說:當然,國際上還有一個變通辦法,既然兩國友好,雙方領導可以不出面,派基層干部具體辦就行了。

成琦趕緊說這樣好,這樣效率高!馬上指示手下的小干部,跟俄方人員一起去立碑。

俄方的界碑是石頭做的,非常沉重,成琦做的是木牌牌,輕飄飄的。盡管如此,俄國人幾圈下來沒嫌累,成琦的手下卻癱在地上不動了。上梁不正下梁歪,這些人平時做慣了大爺,何況煙癮又來了。

這時俄國人及時伸出了“友誼之手”,對中方辦事人員說:這點小事我們順帶一塊辦了,你們回去休息吧,誰跟誰呀。

這邊一聽,連說“好好好”,一溜煙往回跑。結果,中方一共8根界樁,俄國人幫著立了6根,每根都向中方境內拼命偏移。最要命的是,最具戰略意義的編號為“烏”字的一根,本應距日本海僅一箭之地,后來死活找不著!俄國地盤擴大了不說,中國離大海更遠了。

(王一 摘自《中國歷史的教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