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渭祠的門樓,是全廟的建筑精華之所在。門樓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頗有明清古建特色。門樓檐柱承托下檐,全柱通頂支承上面重檐,體形在中間驟然收小,五層斗拱逐層出挑,使屋頂飛檐高翹,顯得雄偉壯觀。由座斗、交手斗、鴛鴦交手斗三種形式組合成的嚴謹而有規律的重檐,形似蜂窩,人們稱之為“蜜蜂樓”。斗拱僅起裝飾作用,完全靠內部米字枋格承托上層屋頂。斗拱單體形似雞爪,使上層重檐氣流通暢並產生回流,不時發出轟鳴之聲,令鳥雀不敢在此筑巢造窩、蛇鼠不敢在此駐留,不僅起到了免遭虫鳥侵害的作用,又明顯地體現了清正廉潔的文化內涵,折射出一代廉吏周渭的浩然正氣﹔寓意該祠廟為“廉潔祠”,從門樓進來的都是清風正氣,凡骯臟污濁的東西都不能靠近,是一座典型的“清風樓”。整體建筑實現了建筑力學、環境保護學、美學和建筑文化學的完美有機融合,堪稱一絕,為今人研究古建筑及其文化內涵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証。
周渭祠的正殿是古建的核心,是人們拜謁周渭和紀念周渭的中心場所。正中塑巨型周渭造像,塑像后面屏風上刻有周渭年輕時所寫的一首五言詩,詩的名字為《賦得花發上林》:
灼灼花凝雪,春來發上林。向風初散蕊,垂葉欲成陰。人過香隨遠,煙晴色自深。淨時空結霧,疏處未藏禽。菶茸何年值,間關幾日吟。一枝如可冀,不負折芳心。
全詩清新淡雅、意境深邃,讀畢有一股清爽之氣直沁人心脾。塑像兩旁楹聯為“幼歷苦孤盡嘗塵世炎涼志存高遠,官居顯赫永葆仕途廉潔心佑庶民”,是周渭跌宕起伏人生和清廉愛民情懷的概括和寫照。正殿牆壁鑲嵌十二組古色古香的銅浮雕,分別講述了周渭的十二個震撼人心的傳奇故事。
周渭被追封為“忠祜惠烈王”,因此瑤鄉百姓稱其為“周王”。1000多年來,百姓崇祀廉吏周渭,崇尚廉潔精神世代相傳。解放前,每年農歷六月十五周渭的誕辰,附近鄉村群眾都自發地在周王廟集會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前后三天,周王廟必演戲酬神、擺設供品祭祀﹔周渭塑像被抬著巡游,香煙繚繞、儀仗吹奏、鑼鼓喧天,氣氛熱烈而隆重。現在,周渭祠成為桂林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到周渭祠拜謁仰祭清官周渭、體驗廉潔精神的游客絡繹不絕。
資源優勢全發揮 廉政文化鑄精品
周渭堅毅忠誠、正直坦蕩、公正嚴明的精神世代激勵和感動著桂林人民。如今,周渭祠已不僅是桂林市極為珍貴的廉潔文化遺產,也成為干部群眾接受廉政教育的中心場所。
為了充分利用周渭祠對黨員進行廉政教育,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經過精心改造裝修,桂林市紀委於2009年正式在周渭祠挂牌成立市級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基地,2013年2月,周渭祠被命名為廣西第一批廉政教育基地,千古“廉祠”及其所蘊涵的清廉文化重新煥發出嶄新的光彩!
“千秋百姓,祠祀梓桑。一朝廉吏,萬古流芳。”這是鐫刻在周渭祠警世鐘上的一段銘文。周渭祠廉政教育基地現設置有周渭生平簡介、中國廉政發展史、桂林地方歷史廉政文化展示及歷代清官展示館、中國共產黨反腐歷程展示館、時代先鋒及廉政成果展示館以及歷代腐敗案件警示教育展館等等。基地的設置使廉政教育和黨員干部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每個在這裡接受教育的黨員干部都為周渭廉政愛民、不徇私情、執法如山的精神所感染,進一步讓黨員干部在“教與學”中開闊視野、增長才干。目前,周渭祠廉政教育基地已成為廣西全區黨員干部接受反腐倡廉主題教育的重要陣地。
周渭祠廉政教育基地的建成更加擴大了周渭廉潔事跡的傳播,周渭祠所凝聚的廉政文化資源成為桂林市和恭城縣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重要抓手。
2012年底,桂林戲劇創作研究院以周渭事跡為原型創作的大型廉政彩調劇《一品油茶七品官》問世。該劇以周渭任永濟縣令時的史實進行創作,以喜劇樣式呈現,全劇分《上路》、《濟民》、《放糧》、《修堤》、《除霸》、《回生》六場,展現了周渭面對強權、面對誘惑、面對親情、面對愛情時的崇高抉擇。該劇在桂林首演即引起轟動,榮獲第八屆廣西戲劇展最高獎桂花金獎並囊括所有單項獎。很多觀眾和學者在看過這部劇后,都表示,該劇情節生動感人,人物形象鮮活,唱段對白充滿地方文化色彩。特別是別具一格地以油茶為引,把油茶的風味與周渭的清官風骨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全劇有聲有色,不失為一部地域文化鮮明的反腐倡廉大戲。
2013年初,該劇在廣西區內開始巡回演出,如今周渭的廉潔事跡已經在八桂大地廣泛流傳,周渭祠廉政文化基地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彰顯,桂林市的廉政文化建設由此開啟了新的篇章。(黎寶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