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八項規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014年01月03日10:42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八項規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黎平縣:“兩節”前敲響防腐警鐘

春節即將來臨,貴州省黎平縣紀委及時下發文件通知,嚴禁全縣各鄉鎮、各單位公款殺年豬、吃“庖湯”宴和購買節日禮品等,堅決反對“四風”腐化。

此外,黎平縣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手機彩信平台、網站、電視廣播、QQ群、飛信、廉政宣傳欄等宣傳方式,向廣大干部職工發布廉政風險預警,目前,共向全縣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發送手機短信2600余條,在黎平電視台新聞聯播時間和《侗鄉網》首頁播放、刊載了省紀委《嚴禁元旦春節期間公款殺年豬、吃庖湯和購買贈送煙花爆竹等年貨節禮的通知》。同時,要求各鄉鎮、各單位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定期不定期開展集中學習和自學,通過“以會代訓”、“以會代學”的方式,向干部職工傳達相關文件精神,不斷提高干部職工的反腐倡廉意識,深刻認識中央反對不正之風的決心和鮮明態度,從思想源頭上筑牢拒腐防變“防火牆”,確保無任何違法、違紀現象發生。(楊理顯 楊光庭)

平原縣:“書卷氣”吹走“煙酒味”

在山東省平原縣龍門街道辦事處辦公樓上,隨便一走,便感到了濃濃的學習氛圍:每層樓的樓道牆壁上、每個站所的辦公室裡,都挂滿了激勵學習的“名人名句”和“廉政格言”,辦事處黨委還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全體機關干部每月讀一本書、寫一篇文章,定期集結成冊。

龍門街道只是平原縣干部注重學習、強化學習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平原縣委認真對照中央“八項規定”,把狠剎干部“吃喝風”作為轉作風、提素質的突破口,出台專門文件,開展專項整治,從嚴、從重治理大吃大喝、鋪張浪費,在查處的同時還進行提醒、提示,在全縣起到了較強的震懾和警示作用。

該縣通過搞活各種層次的干部培訓,把干部的精力引導到了學習上,形成了“以吃喝為庸、以學習為榮”的共同價值取向。眼下,縣鄉干部之間聯系溝通,談論的焦點是學習體會,大家交流最多的是學習書籍和電腦課件,干部身上的“煙酒味”少了、“書卷氣”濃了,真正讓“學習風”吹走了“吃喝風”。

該縣分三個層面為干部提供學習平台:首先針對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和鄉鎮、部門主要負責人,著重開展領導能力、廉潔從政、理想信念和政策理論教育,把山東大學“搬”到平原,逢周末開辦“山東大學——平原大講堂”,已舉辦了14期﹔其次是有針對性地對口培訓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年來舉辦了10期專業培育,涉及城管、交警、工商、公安、環保、衛生等領域,提高了不同崗位干部的業務技能和法律法規水平﹔其三是通過紀委培訓中心和縣委黨校兩個陣地,培訓教育新任年輕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已培訓了600余人(次),年輕干部“集訓”成為一大亮點。(金吉鑫 劉勇 趙恩國)

八項規定是一劑良方

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至今正好一個年頭。“八項規定”作為黨中央為肅清黨內作風之弊開出的一劑藥方,在“服藥”滿“一個療程”之際,也該回頭盤算一下療效如何。

藥力猛,見效迅速。不能否認,之前,黨內確實存在一部分黨員作風不正、脫離群眾,病疾由“腠理”漸入“肌膚”。“八項規定”針對黨內的不同表現,由不同方面對症下藥,問診之細、用藥之足可謂空前。“規定”一經實施便如巨石擊水,充分展現了我黨在作風整改中“壯士斷腕”的魄力,“八項規定”出台一周年,上至“老虎”下到“蒼蠅”,黨內共查處問題17380件,處理19896人,充分體現了我黨對自身問題處理的穩、准、狠。

后勁足,藥效持久。“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看一劑良方藥效如何,隻看一時的效果遠不夠,隻有依病情進展調整用藥才能治病根。伴隨著規定實施,黨內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四風”問題為靶點,於黨內清除作風之弊,經過對照分析、查擺問題、建章立制,先后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等,為糾正黨內作風建立了長效機制,讓“八項規定”的“藥方”后勁十足。

除病灶,副作用小。“打鐵還需自身硬”,“八項規定”以整頓黨內作風為契機,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員素質,以“去腐生肌”之理強化黨在新一輪改革中的領導能力。面對身染“病疾”的黨員干部,我們黨以“治病救人”為基本理念,以教育提醒為主,對違紀者進行嚴懲的同時更著眼於“毖后”,從普遍存在的問題入手,從制度政策上找原因,在治本上下功夫。

由此可見,“八項規定”實乃醫治黨內頑疾的一劑良方,服用一個療程,固然取得了卓著成效,但在今后,唯有做到堅持並最終於建立“免疫機制”,才能保証我們黨和諧穩固、務實清廉。(商驊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