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部分官員包養情婦現象透視:"色腐"成風,何以為公?

2013年09月23日08:1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部分官員包養情婦現象透視:"色腐"成風,何以為公?

  “色腐”腐蝕性極大 作風問題應納入“紅線”整肅

  盤點貪官情婦案件,“為了情婦受賄”“通過情婦受賄”等情節比較普遍,可見“色腐”已經成為一個官場痼疾。有分析認為,此類案件一是隱蔽性強,難以調查取証﹔二是牽連性廣,往往與貪污、受賄、瀆職等犯罪相關﹔三是危害性大,既嚴重損害黨委政府和干部隊伍的形象,又導致社會風氣敗壞。

  事實上,我國有關法律和黨紀政紀對官員道德的要求是嚴格的。如干部選拔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准﹔《公務員法》規定應“模范遵守社會公德”﹔黨的紀律處分條例規定,“重婚或者包養情婦(夫)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但在實際生活中,對官員包養情婦的監督難以到位。一方面,對監督處罰而言,調查取証比較困難,當事人可以否認或狡辯﹔另一方面,社會對婚外情日趨包容,監管部門容易“睜隻眼閉隻眼”。所以,包養情婦往往成為“拔出蘿卜帶出泥”的問題,很少單獨由此被查處。

  如何遏制官員包養情婦現象?金子強認為:“從根本上講,還是要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健全監督制約機制,讓權力公開透明運行。一旦權力失去尋租的機會,‘小三’們也不會再主動投懷送抱。”

  在干部任用中,應加強對道德品質和生活作風的考察監督。有關人士指出,我國干部選拔使用注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影響干部選拔使用的因素很多,而道德因素不易量化考評,因此容易流於形式。對干部道德和作風問題,應注重源頭預防和過程監督,事后監督則晚矣。

  “在歐美國家,官員如果曝出‘性丑聞’,就會聲名狼藉,不得不引咎辭職。這種嚴厲打擊不良作風的做法,值得參考借鑒。”金子強說。

  雲南百姓律師事務所律師蔣天盛提出,對官員道德失范行為的監督,依靠自律或空有規定還不夠,還要有便於操作執行的懲戒措施。官員包養情婦,即屬於“道德失范”,應當從嚴懲戒,將其作為一條不得逾越的紅線,一經查實就應引咎辭職或予以免職。唯有如此,官員在美色誘惑面前,才能多一分顧慮不敢輕易妄為。(記者袁雪蓮、伍曉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雷、姚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