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巡視組密集進駐一些央企和地方展開巡視工作。
中央巡視組是怎樣成立的?巡視組主要巡視什麼?他們又是怎麼找出“老虎”和“蒼蠅”的?
巡視組組長誰來當
建國以后的中央巡視制度可追溯到1996年中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的“選派部級干部到地方和部門巡視”。
2003年,中央巡視制度正式啟動,共設立了5個巡視組,屬中紀委、中組部聯合辦公副部級巡視工作辦公室。2009年更為現名。
因為監督的是黨政“一把手”等高官,所以對巡視員特別是巡視組組長的要求很高——必須具備“火眼金睛”和抗壓能力。十年來,巡視組組長多由具有豐富黨務、組織工作經驗的干部出任,而且級別很高,一般是正部級領導。
上個月,中紀委改革了巡視組組長的任命模式。從原來的終身制,改為“一次一授權”,也就是根據每次巡視的特點,選任負責人。這就意味著中央每次確定巡視的任務后,再來選定巡視組組長,巡視結束,巡視組組長的任務隨之結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岐山表示,摘掉“鐵帽子”就是為了“打造一支作風過硬的巡視隊伍”。
巡視組組長從已離開一線崗位、但尚未年滿70歲的省部級(正職)官員中選任。巡視組組長被任命后,工作至年滿70歲正式辦理退休。
“不影響地方工作”是原則
目前,十個巡視組都已就位,通過媒體及官方網站公布了組長、副組長、工作重點、通訊地址、聯系電話等重要信息,有的巡視組甚至還公布了手機號碼。
這遵循了《巡視條例》的要求。中央巡視組到地方后,第一件事是“打招呼”,與當地副省級以上干部、組織部和紀委領導召開見面會﹔第二件事就是“接地氣”,通過當地主要新聞媒體,公布巡視監督范圍、時間安排和聯系方式。
之后,中央巡視組的具體工作進展鮮見於報端。“不張揚、不違紀、不違法、不引起社會轟動、不影響地方工作”,這是巡視組的原則。但得知中央巡視組抵達的消息后,一些地區曾出現排隊等待接訪的場景。
《巡視條例》賦予了巡視組九大權限,除了大范圍接訪外,還包括民主測評,到下屬單位走訪調研,與領導和群眾個別談話等。
上述權限中,“個別談話”使用率最高。原中央第二巡視組組長祁培文說,“個別談話”是巡視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方式。該巡視組曾在《巡視工作要點》一文中寫到,之所以以“個別談話”為主,緣於“大家在一起,顧慮較多,很難講出心裡話,更不願意涉及對某位領導同志的具體評價”。
巡視期內,“個別談話”對象少則一二百人,多則三四百人。“個別談話”遵循“層次”,第一層是副省級以上領導,除分管工作,個人家庭情況如子女和愛人的職業、收入,都要涉及﹔第二層是局級干部,談話內容側重於“對省委和省委領導的意見”。此外,還會根據需求,找退休干部、企業領導、人大政協干部以及相關群眾,個別面談。
此外,街談巷議也是中央巡視組的重點。《巡視工作要點》中說,群眾議論的焦點,折射出“領導干部八小時工作以外的活動真相”,“這些議論提供了較有價值的信息,並在后來的巡視中得到証實”。
一句話牽出個大貪官
在祁培文看來,“個別談話”有技巧,“要說硬話,不說軟話,不說錯話,不說過頭的話、沒有根據的話、模棱兩可的話”。而且還要有聽話外音的本事。
他就從話外音中,發現了天津市原檢察院檢察長李寶金的貪腐線索。
祁培文回憶,李寶金跟巡視組說,“來天津你們想辦什麼事就找我,市長辦不了的事,我都可以辦”。這句“承諾”,在巡視員的腦子裡留下了問號:市長辦不了的事,檢察長憑什麼能辦?
一位與李寶金相熟的企業老板向巡視組解釋:“你不給他辦,他就辦你。即利用查案的職權,抓你的小辮子。”
調查隨即展開,李寶金為數家企業牟取利益、挪用巨額公款等案情浮出水面。
近年來查處的很多大案,都是中央巡視組通過個別談話等渠道,發現了線索。據中紀委通報的數據,2003年至今,中央巡視組每年都會發現大量線索。
發現問題怎麼辦?在巡視過程中,巡視組隻帶耳朵、眼睛、照相機、錄音機。他們的職責是發現問題,但不辦案,隻負責向中央報告。
祁培文曾表示,發現一些干部有廉政問題,但還沒有掉下去,對這樣的人,不是一棒子打死,巡視組要與他們談話提醒,給他們敲敲警鐘。
形式簡單作用大
按照中央的要求,除了中央要向省一級派出巡視組外,省一級也要向地方派巡視組。省向市派巡視組的數目要根據省份的規模而定,最多的5個,最少的3個。
在原湖南省紀委調研法規室主任劉大放看來,省向市一級派巡視組的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劉大放介紹,湖南省的巡視組到地方巡視首先要找市裡主要領導談話。另外是找市直單位、企業、高校和下面區縣的一二把手以及老干部一對一地“個別談話”,“讓他們談對整個市領導班子的看法,重點是市委書記和市長”。
事實上,這種看起來簡單的形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讓他們談對地方領導的看法,形式雖然簡單,但是非常有效果。‘個別談話’中肯定會有人說真話。相關領導可以和關系密切的人針對巡視組的到來打招呼,但是他不可能擺平所有人,另外他還會擔心,如果和自己不熟悉的人打招呼,反而會落下口實。”
劉大放表示,在巡視過程中,肯定會聽到很多不同意見,“尤其是老干部,因為已經退下來了,更願意反映真實情況”。
省裡的巡視組還會針對市領導班子進行測評,把下面區縣一二把手叫到一起,填寫對自己上司的測評表,“測評是無記名的,大家的顧忌比較少”。
劉大放認為,巡視效果肯定是有的,“待兩個月,肯定會得到個別干部蛛絲馬跡的線索,有一些干部就因為沒有過巡視這一關,被調離,甚至不能提拔”。
(綜合自新華網、《中國青年報》、《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