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食品加工流水線
調查顯示,糧食從生產出來到擺上餐桌過程很長,每一環節都存在損失浪費。其中相當一部分的浪費發生在收獲和加工環節,如收割,冷藏技術、基礎設施、包裝和營銷系統等存在問題;另外一部分發生在零售和消費環節,如儲存方式不當、因過量購買而丟掉仍可食用的食物、備餐量過大等。根據國家糧食局最新的測算,我國糧食產后僅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就達700億斤以上。
今年年初,一場旨在提倡節儉、厲行節約的“光盤行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得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這個話題也多次被政協委員們提及。不僅如此,更有委員由此延伸,關注到了更廣泛的浪費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義利食品公司總經理李奇就呼吁:除了“舌尖上的浪費”,食品銷售、加工等環節上的浪費同樣不應忽視。
超市裡的食品浪費
去超市買食品的時候,你有沒有注意過食品的保質期?比如一個面包,包裝上標明的保質期一般為5天,但往往到第3天就會強行下架,退給供應商。而按照食品安全的有關規定,被退回的商品將不允許被繼續加工為任何食品,隻能作為飼料處理。
“可是,你知道為什麼3天就要下架麼?”李奇問筆者。“生產廠家設置保質期,是為了保証食品最佳質量設定的期限,並不意味著過了保質期就一定變質不可食用了。而由於現在市場供大於求,這些並未變質的食品,卻成了商家用來迎合消費者所謂的追求‘新鮮度’的需求,以及與其他供應商之間競爭的手段。”
李奇說,據他調查了解,一些大的食品企業退貨率一般在2%以內,但大部分廠家都在10%至15%之間。“全國去年共產面包焙烤產品600萬噸,按10%計算也浪費了60萬噸!而由此造成的浪費,一般百姓會想象得到麼?”
“還有一種浪費,也非常容易被忽視。”李奇說,現在許多大型商場超市因為怕麻煩,縮小了散裝食品的售賣,相反卻經常提供各種捆綁式促銷活動。這種動輒就以捆、箱為銷售單位的促銷常常會使消費者過量購買。“買回去多了吃不了怎麼辦?變質、扔掉,這也是造成食品浪費的一個怪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