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反腐倡廉>>專題>>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舌尖外的浪費”同樣不容忽視

我國糧食產后僅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就達700億斤以上。全國政協委員李奇呼吁:遏制食品銷售、加工等環節的浪費
2013年04月08日11:04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食品加工環節中的浪費

作為一個食品企業的管理者,除了關注出現在超市等銷售環節中造成的浪費,李奇還非常關心食品加工環節中的糧食浪費。他告訴筆者,他曾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相關調研,而得到的結果也令人吃驚。

“食品加工環節中造成糧食浪費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損耗,其中最主要的,不外乎准入門檻太低、工藝水平落后所造成的浪費。”李奇介紹,眾多的微小型食品加工企業,因其工藝技術水平落后導致糧食利用率低,或因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不高、管控能力有限,批量產品不合格報廢引發的浪費,是我們看不見卻普遍存在的。“還是以面包為例,其中一些添加劑的使用方法是很多小企業所忽視或不了解的,結果就造成生產出來的食品不合格,一旦被查出,就是浪費。”

李奇算了這樣一筆賬:目前,全國共有登記的食品加工企業40多萬個,加上不登記的各類小作坊估計不下100萬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僅有3.8萬家,絕大部分都是小工業、小作坊,其技術和工藝水平良莠不齊,不僅食品質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其原料利用效率遠遠低於規模化生產。而2012年,全國食品工業總產值約10萬億元,其中3萬億元左右是糧食原料成本,如果損耗1%就是300億元,而食品行業普遍的損耗在2%至3%。“規模企業的損耗尚且如此,那100萬個小企業或小作坊所損耗的糧食該有多少?觸目驚心啊!”說到這個數字,李奇很是憂慮。

糧食安全是關乎國家戰略安全的大事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不斷加快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糧食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而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因素對糧食生產的約束日益突出,糧食供需將長期處於依賴進口的狀態。18億畝耕地的紅線成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國家戰略。因此,在李奇看來,食品銷售和加工環節中的糧食浪費問題,也同樣應該上升到國家糧食戰略安全,並予以重視。

李奇認為,和肉類等蛋白質食品不同,糧食作為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環節,是不能隨意漲價的。因為一旦糧食價格過高,就會使那些不依賴土地為生人員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並由此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社會的不穩定。

“所以,糧食安全作為國家戰略,我們的生產廠家和普通民眾所需要做的,就是改變觀念,提高節約意識,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當節約糧食不再是一個口號,而是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時,浪費行為才能減少,我們的糧食安全才有保障。”李奇說。

遏制“舌尖外的浪費”,從提高准入標准做起

對於如何遏制“舌尖外的浪費”,李奇建議從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要支持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加工,提高糧食加工和轉化利用率。政府應該鼓勵、支持食品工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快淘汰高耗糧、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提高糧食加工和轉化利用率。

其次,鼓勵發展服務於社區的食品專業店,對於那些有信譽、購物便利、產品特色明顯、具有零售散賣模式的商家,政府應該從更多層面給予支持和鼓勵。

還有一點,就是要加強政策的穩定性和引導性,提高准入標准,杜絕惡性競爭。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李奇認為,糧食問題應從糧食種植、收儲、加工到餐桌引起全面的重視和關注,應從國家戰略的層面進行科學嚴謹的規劃,提高准入標准,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形成市場的適度競爭,而不是過度競爭和惡性競爭。(奚冬琪)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