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纪委推荐“陆氏义门”家风:兄弟六人皆才俊【2】

2016年04月27日08: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金溪陆氏家规摘编

读书明理

古者民生八岁,入小学,学礼乐射御书数①。至十五岁,则各因其材而归之四民②。故为农工商贾者,亦得入小学,七年而后就其业。其秀异者,入大学而为士,教之德行。凡小学大学之所教,俱不在言语文字。故民皆有实行而无诈伪。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篇》

【注释】

①礼乐射御书数:古代所谓“六艺”,即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术。

②四民:古时指士、农、工、商四种行业之人。

【译文】

古时候小孩生下来八岁后,就进入小学,学习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术。到十五岁时,就根据其才能选择士、农、工、商不同的出路。所以说做农民、工人、商贾的都应入小学,学习七年后各就其业。优秀的进大学学习成为学者,教他们进修德行。无论小学大学的教育,都不专注于教语言文字,而注重道德的培养,所以人们朴实而不诈伪。

愚谓人之爱子,但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所读须先六经①论孟,通晓大义,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②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以接邻里,使不得罪于尊卑上下之际。次读史,以知历代兴衰。究观皇帝王霸与秦汉以来为国者,规模处置之方,功效逐日可见,惟患不为耳。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篇》

【注释】

①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②昆弟:意思同昆仲,指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译文】

我认为人要是真爱自己的孩子,就应当教给他们孝、悌、忠、信的德行,所读之书要先从“六经”、《论语》《孟子》开始,使之通晓大义,明白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的礼节,懂得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从而以此来侍奉父母,团结兄弟,和睦族人,结交朋友,接洽邻里,使之在处理尊卑、上下关系时能够遵循礼义,不犯错误。其次,要读史书,从而明白历朝历代兴衰盛亡的规律。仔细研究观察历代帝王霸主与秦汉以来各国君王的治国安邦之略,学习的功效就会逐渐显现,只是担心他们不学习呀!

孝亲和睦

至如奉亲最急也,啜菽饮水①尽其欢,斯之谓孝。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注释】

①啜菽饮水: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译文】

奉养双亲是最重要的,即使吃豆羹喝清水,生活清苦,也要让他们精神上高兴,这就叫作孝。

人孰不爱家、爱子孙、爱身,然不克明爱之之道,故终焉适以损之。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篇》

【译文】

人没有不爱家、不爱子孙、不爱自身的,但是如果不懂得如何爱,最终反而会带来损害。一个家庭,最可贵的是能够久远保持安宁和睦,而保持的方法在于孝悌谦逊。

仁义为本

就使①遂志,临政不明仁义之道,亦何足为门户之光耶?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篇》

【注释】

①就使:即使,纵然。

【译文】

即便幸运中了科举做了官,但是治理政事不懂得仁义之道,又怎么能够光耀门楣呢?

夫事有本末,智愚贤不肖者本,贫富贵贱者末也。得其本则末随,趋其末则本末俱废,此理之必然也。今行孝悌,本仁义,则为贤为智。贤智之人,众所尊仰,箪瓢为奉,陋巷为居,己固有以自乐,而人不敢以贫贱而轻之,岂非得其本而末自随之?夫慕爵位,贪财利,则非贤非智。非贤非智之人,人所鄙贱。虽纡①青紫②、怀金玉,其胸襟未必通晓义理。己无以自乐,而人亦莫不鄙贱之,岂非趋其末而本末俱废乎?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正本篇》

【注释】

①纡:系,结。

②青紫:古时公卿服饰。

【译文】

凡事都有本末之分,智慧还是愚痴、贤能还是不肖,这是为人的根本,而贫与富、贵与贱则是为人末端的事情。抓住了根本,自然就能得到枝末。如果一味追求枝末,就会本末都失掉,这是必然的道理。现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以仁义为做人之本,则将成为有贤德和智慧的人。而有贤德和智慧的人自然会受到众人的尊敬和敬仰。即使像颜回一样,箪食瓢饮,住在陋巷也能自得其乐,而别人也不敢因他贫穷和地位低下而轻视他。这难道不是得到了其根本而枝末也随之而得吗?如果仰慕爵位,贪图财利,就不会是有贤德和智慧的人。没有贤德和智慧的人,自然会被众人所鄙视。虽然穿着官服,怀藏金玉,但是心中未必明白义理,不仅自身不能得到真乐,人们也无不鄙视他,这难道不是追求枝末而本末都失去了吗?

量入为出

凡家有田畴,足以赡给者,亦当量入以为出。然后用度有准,丰俭得中。怨黩①不生,子孙可守。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注释】

①怨黩:怨恨诽谤。

【译文】

凡是家里有田地的,收成足够养家的,也要量入为出。这样用度才会有准则,丰俭都合适,家人之间不会生怨气,子孙能够常守家业。

今以田畴所收,除租税及种盖粪治之外,所有若干,以十分均之。留三分为水旱不测之备,一分为祭祀之用,六分为十二月之用。取一月合用之数,均为三十分,日用其一。可余而不可尽用,至七分为得中,不及五分为啬。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译文】

现在以田地所收粮食,除去租税及种子、肥料所用之外,把剩下的平均分成十份。留三份作为水涝或干旱等灾害之时的备粮,一份作为祭祀之用,其余六份作为一年十二个月的正常食用。平时,按一个月所需粮食,大致分为三十份,每天食用一份。可以剩余但不可用完,以可用总量的七成为适,如所用不到该用的一半,则过于节省。

愚今考古经国之制,为居家之法,随赀产①之多寡,制用度之丰俭。合用万钱者用万钱,不谓之侈,合用百钱者用百钱,不谓之吝。是取中可久之制也。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注释】

①赀产:财产。

【译文】

我现在参考古代治国的办法,制定居家的法规,根据家中财产的多少,制定家中开支用度的丰俭。应当使用万贯钱的,就用万贯钱,这不能说是奢侈;应当使用一百贯钱的,就用一百贯钱,这不能说是吝啬。这是用度取用适中,以保家道长久的方法啊。

助困扶弱

又有余,则以周给邻族之贫弱者,贤士之困穷者,佃人之饥寒者,过往之无聊者①。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注释】

①无聊者:指贫苦无依、四处流浪的人。

【译文】

如果还有剩余,那么可以用来周济给邻族贫困残弱的人、穷困的贤良之士、饥寒困顿的佃户或者贫苦无依的流浪人。

夫丰余而不用者,疑若无害也。然己既丰余,则人望以周济,今乃恝然①,必失人之情。既失人情,则人不佑。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注释】

①恝然:冷漠,漠不关心的样子。

【译文】

那些富有而积财不用的,表面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害处。然而,你既然富有了,人们就会期望你能够周济他。现在如果漠不关心,必然会有失人情。如果失了人情,那么别人便不会再帮助于你。

清心俭素

其有田少而用广者,但当清心俭素,经营足食之路。于接待宾客,吊丧问疾,时节馈送,聚会饮食之事,一切不讲。家居如此,方为称宜,而远吝侈之咎。

——摘自陆九韶《家制·居家制用篇》

【译文】

如果田地少而开销大,便应清心少欲、节俭朴素,设法经营,使得家中足以过上温饱的生活。至于平日招待宾客、吊丧问候、节日馈赠、聚会宴饮等就不要再讲究了。居家能够如此,才能称得上适宜,从而远离吝啬、奢侈等过错。

酒肉贪多折人寿,经营太甚违天命。

更将勤俭答天心,莫把妄思损真性。

——摘自金溪陆氏家规训戒之辞

【译文】

贪图享受酒肉、大吃大喝会影响寿命,经营过分,精于算计有违天命。

要用勤劳节俭来回应天理之道,不要胡思妄想损害为人的本心、真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源、姚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